如何看待条漫的流行?

关注者
710
被浏览
237,949

78 个回答

首先要给条漫囊括一个范围,因为条漫这东西发在不同平台上就有不同演化,目前大体有三种条漫类型。

1,发布在快看漫画上的条漫,剧情上连续性更强,故事更正经,会玩长画幅,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多的条漫类型,各类言情、穿越、霸总、异能、职场故事。腾讯和有妖气也属于这类,但没有快看那么极端,快看的整体设计完全是为条漫设计的。

2,发布在微博上的条漫,剧情上讲究快进快出,话与话之间独立性高,故事偏搞笑诙谐类,因为微博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要获得转发量,就要保证任何人从任何时间切进来都能最快速度感受到笑点或者梗,所以很强调每一话的独立性和笑点,快进快出,你这一话笑了,再循着去看下一话,每一话都能笑出来,这样即使某一话砸锅了,对上下话造成的影响也很小。缺点是故事很难结尾,和容易水剧情。

3,发布在公众号上的条漫,其实公众号不适合发条漫,所以你在公众号上看到的那些所谓条漫,更多是接近情感连环画的东西,经常是瞎编一个朋友,然后失恋了/毕业了/失业了/爹死了,就开始抒情,都市小布尔乔亚专属精神鸡汤,更长的情感密度,更少的故事编排,更快的绘制频率,更次的业内口碑。但做火了能赚钱。

然后说这三个平台的能力需求:

快看——画得快,能画俊男美女,擅长且喜欢画言情性质的东西。

微博——画得快,脑洞大,喜欢编段子,能画搞笑的。

公众号——画得快,够自恋。我没开玩笑,不够自恋的通常做不久,因为你画几个月就会觉得,被分手了被老板骂了考研失败了这点b事,一天天的有他妈什么好反复说的。还画出来。如果不自恋,会迅速怀疑这个世界。



说完范围,再来定调。

条漫,代表的是一种时代趋势,是随科技进步,必然产生的商业产物,目前这个时代,在中国,其实就是条漫时代,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根据。

现在条漫的外延已经拓展了好几步,从网站上的滚轮漫画,到微博的长微博漫画,到公众号的长图漫画,这些东西全归到条漫了,就是说现在一个东西不是页漫,它其实就会被叫做条漫。

虽说2019年底已经在喊资本寒冬,但之前大量热钱进入后的条漫市场已经成型,里面充斥着大量垃圾漫画,且大部分都是少女向漫画,这对我国原本的少女漫画正常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简言之,这几年条漫的发展,相比纸媒时代,把少女漫画生生降级了好几档,配合女权,消费主义,LGBT三大势力,无论故事,作画,分镜,立意,全方位降级,而少女漫画的受众是谁呢,当然是适龄女性!那么结果就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在一步步把姑娘们变成傻子,社会学人类学层面那些东西都不谈,我就说创作层面,这种资本入侵文化的结果,就是,现在,想看个带智商、有女子魅力的少女漫画看,要花大力气筛还筛不出来,故事中的女主不再聪明,狡黠,坚韧,富余行动力,全是一派傻白甜扔公路上活不过三天的呆样。

这里再绕出去,你怎么光说少女漫画,少年漫画和青年漫画呢?

答:少年都去玩游戏了,不看漫画。

青年呢?

答:青年谁他妈有时间看漫画。

总之,审美这东西,能抬不能降,就是你如果看过美剧日剧那批真正尖的,再看粗制滥造的会看不下去,除非你是up主靠吐槽烂片赚钱。加上高质量的东西必然在产量上吃力,那么综合结果就是, 资本在它还有钱的时候,会想方设法给读者上大量烂货,避免读者自我升级,而市场上大量的烂货又会造成劣币驱良币,所以当一个有才能的新人作者想要下场搏杀时,要么发现路子极其好走(烂货道路),要么发现路子极其难走(好货道路) ,ta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之后会有三个结果,要么,ta在烂货市场里死撑杀了出来,有名无利,用爱发电。要么,退出这个行业,去画插画,游戏。要么,变成工具人随波逐流。



然后,我说这些的含义在哪?楼上有朋友列举了学院派下场,把浑水摸鱼的家伙打趴的例子,他的本意应该是说随着专业人士越来越多下场,整个市场净化能力会提升,品质会提高。我有不同看法。

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是个编剧,你想自己的剧本拍出来,大火,该怎么做?

答案是,别当编剧了,去写小说,小说火了自然会有人把你的故事拍成影视。(琅琊榜,白夜追凶,庆余年,都挺好,三生三世)

同样的回到漫画,如果想作为一个严肃漫画人在中国市场里生存,该怎么做?

答案是:不要画严肃的,深刻的东西,去画条漫,画搞笑的,都市向的,轻松的东西。

甚至可以换到动画电影行业,如果想作为一个严肃向原创型的二维动画导演生存,该怎么做?

答案是,不要写一个近现代的原创剧本,而该从民俗传说神话里,找一个远古的,耳熟能详的,搞笑又略带叛逆的故事,把它改编成三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哪吒都是这样做的。

现在资本已经绑架了大多数作者和读者都上了一趟车道了,最后最好的结局其实是……去画广告漫画。

永远不要相信资本寒冬,资本寒冬了,审核制度依然在他们手里呢,编辑就收条漫,读者就看条漫,你怎么办?画呗,或明哲保身。



再回到漫画————这么多人去画条漫,我们失去了什么?

有朋友会觉得什么都没失去,学院派出手照样赚大钱,假的永远是假的,高手永远是高手。

而答案是, 我们失去了产出一流大作的几率 ,我指的一流大作是海贼王,火影,灌篮那个级别的商业巨作。因为大家都去画条漫了。

至于为什么条漫不能出大作,就最简单的,你把灌篮高手一话的内容拆成条漫,你看要拼几条才拼得完,条漫的信息密度注定了不能出大作,只能出短平快。

现在的情况是,条漫成了主流,但谁都不把条漫当回事,老板只要求产量,主笔看着脑残剧本想死(能画自己的故事者寥寥无几),编辑每天在网上搜罗奇葩骗人家签约,编剧呢?编剧等着一切成型了在评论区被读者骂祖宗。

除非你做到坛九old先那个级别,有钱,有人气,有品质,你才有持续做高品质条漫的动力,但即使是坛九,目前创作意志也被人气裹挟得很厉害,不知道她的收入能不能抵消痛苦。

目前,一线作者里,真正在认真探索条漫边界的,可能只有CMJ。

好,综述的说完了,再说细节。



关于创作

如果你画页漫+黑白,就趁早断了赚钱的念想,潜心钻几年,学学外语,打海外市场可能还快点。

如果画条漫+彩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值得花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观察,推导,自己适合哪个平台,确定了平台再开始确定创作方向。当然,现在很多作者玩法是全平台投放,但别忘了各网站也有独家协议,你不勾选独家,很多待遇就没有,所以投稿前一定要多考察。

内容上:

霸总+言情依然是几年内的主流之一,但人民群众无疑会需要更带脑子的言情,他们所期待的霸总也将是真的会做生意会将资产增值的霸总,关于言情升级这点,可对标韩剧的进化论,看看韩剧2020男主是什么样。

武侠已死,不用考虑。且武侠最忌媚众,要做只能往硬核上走。建议多吸收古龙先生的思路,模糊时代背景,破案+悬疑,速战速决快进快出,人数少场景精逼格高。

武侠虽死,古风没死,古风+言情一摸一大把,目前来说该题材非常容易浑水摸鱼,女粉就吃这个,没办法。

都市+异能持续看好,但对作者世界观能力要求极高,另外这个领域会出真正的大作(未来),因为只有这个领域能满足想象力+生活化的统一,jump三巨头都是异能系的故事,一人之下同理。人类对超能力的向往是天生的乃至第一位的,当世界首富还是当超能力者,钱能做到所有事但它依然不是异能,异能是人类想象力最直观的花瓣,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的作者妥妥一线实力,异能故事做得好,格局上总揽世界,细节上吃饭穿衣全包,但还是那句话,因为没有环境,天才作者不入局,所以,要么拼命,要么等。

都市+职场,长期看好,短期看衰,很多作者自己都没上过几天正经班,怎么写得好职场故事,再说聊职场能聊什么呢,聊35岁被开除,聊N+1被抓去坐牢?全是无产阶级伤心泪。

2019年的韩国职场剧也进化得很吓人啊,日韩全是强敌,强敌环绕,我们还在知足常乐,这仗怎么打。

校园+青春,持续看好,但该题材有个大隐患,分裂的现实造成分裂的认知,山区孩子都不知道明年学校会不会关闭,沿海孩子高中组乐队出专辑。你指着熬夜逃课纹身堕胎说这叫青春,穷孩子就敢一套罗汉拳呼你脸上。

这两拨认知不同的孩子长大了,把他们塞到一个职场里,又又是职场故事了。

有怎么样的现实,才有怎么样的创作,中国职场如果还是35岁离场,写职场故事的作者必然会写现代巴黎公社运动,如果人们没法在现实中革命,必然要在创作中革命。

喜剧+一切,万年看好。唯一,单独,的一个类别,可以插入任何领域,能在喜剧做出彩的想不赚钱都难,穷人的文化武器,没穷过写不出喜剧,越来越艰苦的现实生活让大众对喜剧的需求空前爆发,但喜剧对天赋要求极高,穷+超群的感知力+强势=周星驰,能写出经典喜剧的作者一定吃过大苦,也一定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喜剧的门槛逐年提高,对创作有要求就会痛苦,只有人类需要发笑,生物只需要活着。

同性题材,短期看好长期看衰,看衰的不是创作水平,是审查。不管是同性故事还是同性恋故事,乃至该题材受众,都是把巨大的双刃剑,往上看审查随时有刀下来,往下看耽美粉闹起来不是开玩笑的,粉丝是完全有能力把正主害死的,当时他怎么捧你后面就可能怎么害你,要想好。

不过会涉足同性恋创作的,一般不听劝,祝好吧。



关于就业

打开51job搜漫画的关键词,随便打开一个,基本招聘信息如下。

基本所有漫画岗的招聘需求都是大同小异,但这些殊途同归的招聘需求,其实是针对页漫的。

而以条漫为关键词搜索工作,搜出来还是这些东西,或者搜不出东西。

于是,当你进入一家非漫画公司做漫画师,会出现如下的奇怪现状:

招聘的时候,他是按页漫招人的。

实际工作,多半让你画条漫。

而以条漫招进去的,可能让你画公众号漫画(实际上是连环画了都)

一旦资金链收缩,老板本能的感觉到画画产出效率不如文字,第一个辞退的可能就是画画的,因为……很明显啊,文字推送一天能顾五个公众号的量,漫画几天才出一个。

所以,要么进一家真以漫画为主导业务的公司,要么就把漫画当自娱自乐。

老板也许不懂特效,不懂平面,不懂后期,但他一定觉得他懂漫画。

补充说明:漫画行业,是所有绘画门类里,【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现象最严重的,因为成分不纯,作画+编剧+分镜搅和到一块,录取标准和赚钱标准都很玄学。即使到2021年,行业的整体盈利依然不太好,从业者民工化现象非常明显,没原画赚钱,比插画累。而且从艺术追求来说,你长期高负荷画大量的垃圾,审美和技术会慢慢被腐蚀掉,这是最大的隐患。

注意一点,漫画行是没有【项目】的说法的,漫画是超级个人化的行业,你做原画做得好去了腾讯网易米哈游,跟了好项目(斗战神阴阳师原神)后续的路会很容易走,插画同理,你画商插能做到和大公司签长期合同,也算名利双收,但是漫画!就没有这些,你所想象的进入行业后依托平台+个人奋斗实现小康的情景其实不广泛存在,甚至被行业毁掉的例子也有几个。

劣币逐良币,良币做游戏,漫画算个屁。



关于未来

这些年,每一次科技或者资本的推进,都意味着大陆漫画人要脱层皮。

一开始黑白+一拼一,大家对标日本,大陆漫画辛苦但踏实的时代。

后来知音漫客起来,全彩+四拼一,知音漫客捞大了,于是乎很短的时间内肉眼能看见的漫画大多数都彩色化+四拼一了。

再后来纸媒颓势,条漫来了,于是大家再转型画条漫。

再再后来,适应pc端的条漫都不够时髦了,适应手机端的【条——漫】来了。

好了,【条——漫】又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人气后没法出版,于是改回常规条漫,格子尺寸全部卡死,只变景别,方便出版印刷。

现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折叠屏已经出来了,全息投影也不是镜花水月,【条——漫】的新一轮变革还远吗。

未来我们还需要漫画吗,抖音快手不好看吗,王者荣耀不好玩吗。

现在真的要有点新媒体思维,漫画上个半年一年没水花就准备撤吧,除非你有另外收入,不然免得自己痛苦。



文化垃圾

关于国产漫画的烂摊子,心知肚明的理由是资本热钱+饥不择食的结果,一个本该慢慢耕耘几十年的文化产业,三五年内迅速扩张到原有规模的十几倍,问题是储备人才严重不足,于是各种浑水摸鱼。

那再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特性会导致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换言之,为什么这笔钱不流去小说,影视,音乐,动画,三维,偏偏是静态手绘为主的漫画?

三个原因,1,这个工种要能形成精细化分工,2,这个工种要看上去投入不了多少钱,3,资本要能插手到生产。

小说从古至今都属于【一人成军】,一个人就把事都办了,绝对个人主义的工种,金庸死了你找多少个温瑞安都没用,所以资本很难进来插手,小说pass。

影视初期,中期,后期,都是各种投入,小玩家根本进不了场,上头又有审核红线,加上老资本对新资本入场的绞杀,影视pass。

音乐传播效率倒是第一,就是看不着钱,盗版不除永远亏死,音乐pass。

动画同理于影视,成本更高,人才更少,动画pass。

三维……学习成本,产出价值比,民众心理,都是原因,三维pass。

资本进入漫画的优势:1,相比小说,漫画能拆分成十几个工种,主笔,分镜,描线,上色,填字,后期,降低了人才压力。2,漫画的初期,中期,后期,投入都不高,小玩家可以进来。3,老板如果没学过三维,就不懂三维的产出规律,但老板从小看漫画,他不会觉得漫画要专门去学,所以更容易指手画脚。

这里延伸一步,为什么【三维漫画】没流行起来?三维建模完美解决角度,上色,动作,只要给丫配上格子和效果线,不也可以当漫画发吗。

商业上的原因:制作成品太高,投入产出又太低,如果要高精度,通常是模型面数几万起步,这种高精度人才只有大型游戏公司才会长期供养,如果漫画扑街,这个模型就废了。

文化上的原因:我们对漫画的认知多数来自日本漫画,看见的漫画家都是日本顶尖那批,日本人追求工匠精神,拿纸笔画,且确实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今天如果大规模铺开三维漫画,观众情绪上根本接受不了,下意识就认为这是糊弄人的玩意,会自发形成抵制圈。

不过我比较看好三维漫画的前景,因为,如果追求产量,只有三维漫画能做到资本要求,除此,再天才的漫画家也做不到一周产出几百p,配再多助手也没用。

现在资本对三维漫画的玩法完全走错了,要么把三维漫画当救星,要么当备胎,这样做的本质其实是对读者的傲慢,读者当然会发飙。三维漫画的正确玩法应该是,前期先上二维手绘,后期读者群稳定后,用三维漫画来稳固创作产量,很多生活类,对话型漫画完全可以上三维,撑到付费阶段,然后三维+爆更+修型,产量一下子能飙升。但是老板没这个脑子,或者有心无力。

很多b能成为老板真的要感谢运气,和官府没盯住。要是盯住了,全得抓去蹲。

其实现在骗人入行很容易的,开个工作室,挂个月薪四五千的招聘,说有高手带,一大帮怀揣漫画梦想的小白跟姜太公钓鱼似的就来了,压榨说成锻炼,赶工说成梦想,中二说成励志,中国这么多人口,骗个三五年不是问题。



剧情画功之争

坛九要是画成樱桃小丸子那样,那帮粉丝绝不会每天什么冲冲冲,粉红,组CP。

但你要正经去问吧,粉丝又会告诉你因为坛九的剧情好。

所以说人永远没法真诚面对自己。

只能说这么一个现象,大陆漫画所谓的剧情好,一多半是指静态剧情,能画激烈打斗的好剧情的我好久没见过了,所以咱们出不了火影海贼,因为少年漫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战斗】。

蝉女是条路,但我觉得多研究研究日和与赵石可能来得更快。

画得好,你可以迅速吃上饭。故事好,你可以吃很长的饭。前提是不遇上黑心老板。

别看轻自己,漫画是个综合学科,有些作者是真不行,不行和赚钱不矛盾。

这年头,画漫画不赚钱,当漫画公司老板才赚钱。



信息量

一开始,大家在电脑上看漫画,页漫阅读不简便,发明出只有上下没有左右,适应鼠标滚轮操作的条漫。

到后来,发展出类似国画中卷轴画概念,上下被极度拉伸的【条——漫】。

【条——漫】没法适应实体出版,大家又缩回去,网络连载时画常规条漫,到实体出版去补格子。

再后来,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在手机上直接看页漫变成可能,因为手机的尺寸已经越来越靠近实体书的尺寸了。

以单页信息量论,页漫碾压条漫一条街,所以看剧情向,走高爽感流,无论作画还是阅读,都是页漫占优。

这两年【条——漫】的刺激,格子越画越长,搞得越适应手机端的条漫,在电脑端就越操蛋,因为你需要不停的推鼠标滚轮。

而且即使在手机端看【条——漫】,太长的一格也破坏阅读体验,因为人类的瞬间记忆很短,你看完这一部分上滑,新部分出现时你就对旧部分没有记忆了。

于是搞得看条漫居然比看页漫还累。只能说资本家的脑洞是无穷的。

所以现在条漫最火的幕星社,在格子上最保守,每一格都是固定尺寸,只变景别,这样出版时就不用改画幅,拿起来就能印刷。

如果真的沿着这条逻辑走,其实现在应该发展出针对pc端的【横版漫画】,电脑屏幕是横的呀,为什么不发展横版漫画捏。

为了追求极端信息量,漫画形式必然再次演化。当然,另外一个思考是,为什么要追求极端信息量。



最后的话

翻开任何一本有良心的编剧书,都会告诉你,跟风必死,你跟风的速度赶不上群众朝三暮四的速度,最后全白扔。

但跟风……其实活得还行,因为我在微博上看见好几个活例子了。民众的需求就是这么质朴,他看见一个好东西,就会希望看见其余三十个类似的东西,资本跟风就是这么来的。

民众不讨厌跟风,讨厌的是不认真对待的跟风,也就是俗称的,粗制滥造。

前面都在讲择木而栖,这里讲有所不为。

现在漫画这行被资本差不多玩成残花败柳了,如果你老是不能加入公司,其实也没什么……

几个平台开了账号,自己画自己传,不签合约不收费就是了。刘慈欣的本职工作也是工程师,强如刘慈欣不照样需要一份工资开饭,何况你?

所以,要画漫画就去画,进不了公司就进不了,你想想,要真进了阿里华为,你还画个鸡毛的漫画,不赶紧去冲福报。

坦白讲,我写这个答案,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国产漫画有偏见,是不是被日本漫画洗脑了。

后来把快看,腾讯,有妖气大致翻一遍,再把日本漫画看一看,坚定了,我没被洗脑,因为日本漫画里我也有特别烦的。

条漫自然会持续发展,能上车,当然恭喜,上不去,靠脚走路也不必寻死。

我的核心其实是,保护自己,努力画画,别被资本家忽悠,也别忽悠别人。

完。

做为一个曾经的漫画从业者,试着从客观角度分析一下。

1 韩国条漫的成功

总所周知,韩国的纸媒完全衰落,漫画载体从纸媒变成网络条漫。

韩国知名网站:

네이버 만화

这个网站有很多产品设计针对条漫开发,比如突然下拉作出的动态视觉效果,还有专门的bgm。现在国内火的大多数韩国漫画都在这个网站连载。也有一些国内漫画输出到韩国。

很多韩国条漫都直接改变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比如《邻居》、《青苔》等等。资本家们意识到这种形式可以在国内试验后,开始推动条漫的发展。


2 国内资本的介入

鄙人前一家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做条漫,算是早期开始做条漫的平台。但是过了几年这个平台陷入低谷,现在的运营也是半死不活。当时没有成功的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网站的运营。

结果国内动画和漫画市场在这1~2年火了,大家都开始注重ip了。这个时候有人介入条漫的市场。

知名的公司:快看漫画、剧角映画

不知名公司:漫漫app、可米酷、comico(背后是一家出版商)


3 移动互联网的变迁

手机的普及,让人们误以为条漫方便阅读,其实我的表情是(´・_・`)这样的。之前没有出现条漫前,手机看分镜漫画还不是照样看。所以改变世界的是钱,而不是用户习惯。

短期内,条漫无法取代传统分镜漫画,但会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