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愉快的电池  ·  Makefile - remove ../ ...·  1 年前    · 
阳光的红薯  ·  mysql 导入dmp文件-掘金·  2 年前    · 
鬼畜的铁链  ·  c# - Converting ...·  2 年前    · 

梁漱溟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男,蒙古族,原名焕鼎,北京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主要研究人生和社会问题,是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借鉴的经验,著有《中国文化要义》《唯识述义》等。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

  • 书籍封面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

    梁漱溟 艾恺

    74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3%

    本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于1980年8月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漱溟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对读者修身处世亦不乏启迪。。本书初版于2006年出版,曾入围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荣获“2006年十大好书”,2015年8月,艾恺教授荣获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 书籍封面

    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

    梁漱溟

    33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2%

    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精选集(特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经典著作中精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特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人生和社会”,结合梁漱溟先生一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精神重建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精神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一辑“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放眼来看,心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问题来了,正是我们创造的机会到了。 第四辑“精神有所归 生活有重心”——说话是力量小,一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志趣有所感发 便是一次向上”——“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没有唯一不二的答案,我们只能告诉人去觅他的路,觅了路如何走而已。 当变幻莫测的世界无法把握,我们只能把握自己。不要对困惑熟视无睹,做一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读一读梁漱溟先生“如何才能合理痛快地生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 书籍封面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梁漱溟

    16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1%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书籍封面

    勉仁斋丛书: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15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书籍封面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梁漱溟

    11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书籍封面

    中国文化的命运

    梁漱溟

    8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8%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有关中国文化及其精神的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展开,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梁先生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 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

  • 书籍封面

    乡村建设理论

    梁漱溟

    7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5%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 书籍封面

    忆往谈旧录

    梁漱溟

    7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4%

    《忆往谈旧录》为20世纪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经历,例如,作为记者,他亲眼见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作为学者,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都有交集;作为社会改造运动者,他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与阎锡山、李济深、韩复榘等人建立了情谊;作为爱国人士,他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请教并探讨抗日时局;作为民盟秘书长,他亲自参与了国共和谈,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近距离的互动……,由于是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且涉及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初版以来,深受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 书籍封面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6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7%

    本卷编校说明(草稿)本卷主要收录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此书系根据梁先生1921年8月在山东济南的讲演记录(罗常培笔录),又参酌1920年在北京大学的同题讲演记录(陈政笔录),并由梁先生本人撰写了第五章之后,最终编纂而成。1921年在济南讲演时,曾陆续印发过记录稿,同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成专书。自1922年1月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先后计发行八版。1987年2月商务印书馆又根据1922年1月本影印出版。本次编校,以商务1987年影印本为底本,参校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商务1987年影印本在正文之外,另有书前《第八版自序》、《附录人心与人生自序》、《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三版自序》序言三篇,书后《补遗》一篇、《时论汇录》十篇及《自序》一篇。其中,《附录人心与人生自序》改入第七卷《人心与人生》,本卷不再重复收录。其余各篇悉数保留。此外,本卷还收录了《著者告白一》、《著者告白二》及《1980年抄本跋记》(此三篇出处待考),并将梁先生著作中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六篇文章合为一“附录”,附于卷末。

  • 书籍封面

    人生的三路向

    梁漱溟

    3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本书是对梁漱溟关于宗教、道德与人生问题研究的一次全面梳理。由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宽先生亲自辑录审定。《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终极思考。他对人生本质的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火,直指世人万象。梁先生系统讲述了他所选择的人生观:活在当下,一任直觉。这是对儒家思想汲取又反哺的结论,也是针对中国人今日惶惶不可终日生活状态的点醒。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毕生追寻人生的真味。他对人性生动立体的剖析和对人生全面透彻的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卓绝智慧;他自由无束缚的思想和开豁通达的人生观,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给今天的我们以极大的启示。

  • 书籍封面

    朝话

    梁漱溟讲述

    3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8%

    《朝话》是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期,每日朝会上与研究部同学们的部分谈话辑录。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或议论社会、学术文化等问题,莫不本于梁老个人感悟,出自切身体认;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对于被浮躁的社会裹挟着前进的我们来说,这本讲求身心修养的《朝话》意义尤为重大。

  • 书籍封面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听大师讲阳明心学

    梁漱溟等

    3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6%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近现代又有无数的名家的对其学习与解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遍及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书籍封面

    深思与省悟

    梁漱溟

    2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8%

    《深思与省悟》一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编选其父文稿三十余年,从读过的无数文章中,精选出印象特深、一读再读、不忍释手的四十篇,并亲自为每篇撰写了编者导言。

  • 书籍封面

    自述五种

    梁漱溟

    2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2%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梁漱溟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梁漱溟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梁漱溟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 书籍封面

    东方学术概观

    梁漱溟

    2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2%

    《东方学术概观》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谓“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论。作者晚年依据毕生经验和体悟撰写本书,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予以宏观的阐述,抉发东方学术价值在其为人生实践之学、改造生命之学,叙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订本,除精加校勘外,还增加了早年撰写的有关文字,以及访谈、书信中有关儒释两家见解的文字,内容更为充实。

  • 书籍封面

    勉仁斋丛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1 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为何?世界未来之文化以及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带来的冲击,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了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 书籍封面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梁漱溟

    1 人今日阅读

    1980年美国汉学家艾恺采访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的谈话实录,并由艾恺译成英文;精选最能体现梁漱溟先生思想与经历的谈话内容,划分为梁漱溟的“思想”、“历史经历与社会交往”以及“品评当年人事”三大部分,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胡适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 书籍封面

    孔学绎旨

    梁漱溟著 梁钦元整理

    1 人今日阅读

    梁漱溟先生1923年下半年至1924年上半年在北大哲学系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其弟子数人曾将课堂笔记汇总编辑并油印出版。今由梁漱溟长孙梁钦元将油印本重作整理,并根据梁漱溟之本意,更名作“孔学绎旨”。 本书内容鲜明地体现了梁漱溟对待孔学的态度,即认为孔子之学、儒家之学应当是一种着眼于自己生活的“自己学”。油印本原分七个章节,梁漱溟在辨析了课程的命名、范围、取材、方法及孔家思想的来历之后,选取了十三点、十四个态度展开讨论了孔学,最后附以一章专论孟子。

  • 书籍封面

    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

    梁漱溟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梁先生二十岁(1912?1913?)后思想折入佛家,专心佛典者四五年,其间作成《究元决疑论》(1916)。遂以此文为契机,至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课程(1917),1918至1919年陆续完成《印度哲学概论》,以为课程讲义。1919年增开“唯识哲学”课程,又有讲义《唯识述义》。这三部作品俱为梁先生早年钻研印度及佛教哲学的论著,故同时收录于本卷。其中,《印度哲学概论》于1919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1922年三版时有增删。其后再版多次,均以三版为准。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2年发行的第三版为对校本。《究元决疑论》1916年发表于《东方杂志》第5、6、7期,1923年收入《漱溟卅前文录》,同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东方文库》第45种出版单行本。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商务印书馆1924年再版的《漱溟卅前文录》为对校本。

  • 书籍封面

    乡村建设大意 答乡村建设批判

    梁漱溟

    《乡村建设大意》是李志纯、郝心静、侯子温三人根据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全县小学教师讲习会第二届和第三届两次会上所讲之内容,记录并整理而成,曾经梁氏本人批改。该书1936年1月由邹平乡村书店出版,1939年曾由重庆乡村书店重印。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36年邹平版为对校本。1935年4月新知书店出版的千家驹、李紫翔主编的《中国乡村建设批判》论文集,对1930年代在全国各地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包括梁漱溟在山东所从事的乡村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予以批判。《答乡村建设批判》一书,系梁漱溟针对这些批判意见所作的答复。该书写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印行。本次编校,以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全集》(2005年)为工作本,以1941年版为对校本。

  • 书籍封面

    乡村建设理论

    梁漱溟

    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理论》。《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是梁漱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据作者自序,该书主要思想萌芽于1922年,大半决定于1926年冬,而最终成熟于1928年。其中甲部前三章系作者本人写定稿;甲部后两章及乙部系学生听讲笔录之删定,所以称“讲演录”。由此,该书早年版本多在甲部第四章章首标出“乡村建设讲演录”字样。

  • 书籍封面

    印度哲学概论

    梁漱溟

    本书原为梁漱溟于1918-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的讲义,后经修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篇,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 书籍封面

    梁漱溟日记

    梁漱溟

    《梁漱溟日记》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 书籍封面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的态度、非功利的态度、非刑罚的态度、礼乐的态度、孝弟、不迁怒,不贰过、天命等。

  • 书籍封面

    一套书读懂中国人文社会(套装共8册)

    冯友兰 费孝通 宗白华 梁漱溟等

    1.内含《中国哲学简史》、《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美学漫步》、《人生的三路向》、《1644:帝国的疼痛》、《历史地理学十讲》、《中国近代史》、《陈从周说园》共8本;2.大咖云集,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领域的权威。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美学大师宗白华、著名思想家梁簌溟、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史念海、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一代园林宗师陈从周......3.精心修订,参照初版以来的多个版本、校订其他版本的诸多错讹,加入精美彩插配图,使原文更有意境。4.全套书涉及知识面广,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是了解中国人文、历史、哲学、地理、美学、建筑百科的入门书。

  • 书籍封面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1》是第一卷,带我们领略一代宗师、文化巨匠的风采。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约五百万字左右,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编为八卷。1989年开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本套为再版本,对第一版进行了校订和补充。

  • 书籍封面

    梁漱溟晚年口述:吾曹不出如苍生何(配光盘)

    梁漱溟 [美]艾恺

    《梁漱溟晚年口述: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是梁漱溟老先生晚年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的对话实录,也是最早全面研究梁漱溟的美国教授艾恺与梁漱溟访谈的实录,梁漱溟老先生畅叙平生,艾恺教授如实纪录,全不加修饰,极具史料价值。

  • 书籍封面

    1933聆听民国

    林语堂 梁漱溟 胡适 等

    《1933,聆听民国》讲述了244个民国时期百位文化精英的未来梦想,其中包括“未来中国梦”、“未来个人生活梦”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知识分子集体“做梦”还是首次,这244个梦想为20世纪留下了一份真实可信的记录。让我们一起重温民国旧梦,聆听中国知识分子首次集体叩问:“中国的明天会好吗?”  1932年11月1日,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400多封征稿信,主编胡愈之在信中说:  “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由此引发了一场亘古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大讨论,本次讨论围绕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40多位、244个 “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文化界名流。《1933,聆听民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  在244个“中国未来梦想”中,有的积极乐观,如柳亚子先生的梦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有的先生直接骂题。陶孟和先生说:“梦想是人类很危险的东西。”他主张人所需要的是合理的思考,依据事实的思想,而不是梦想。倪文宙先生也说:“把梦境当做了实现境,有大大的危险性。”  鲁迅直言到“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但是,我们还是维持我们的主张:“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 书籍封面

    生命的奋进:五大师回忆录

    梁漱溟 熊十力 唐君毅 徐复观 牟宗三

    本书所辑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行文浅易清晰,内容亲切感人。五位大师出身贫寒,目睹近代中国的激荡与变迁,自觉奋发向上,探索学问,一路走来,成就了非凡的学问和人格,留名于中国文化史。回望大师们的人生轨迹,其青少年时代意志之坚强,读书之勤勉,心怀之宽广,求真之热诚,仍可激励和启发当今青年一代。

  • 书籍封面

    长江人文馆系列(套装共10册)

    冯友兰 蒋廷黻 梁漱溟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宗白华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陈从周 费孝通 聂作平 史念海

    《中国哲学简史》——哲学文化经典 简要梳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充满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 从世界史和外交的角度讲述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间近百年的史事。 《人生的三路向》——关于人生问题的终极思考 对人生本质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对问题的态度进行综合分析。 《沉思录》——个人哲学思考录 通过与自我心灵对话,思辨个人德行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美学漫步》-融贯中西美学的传世经典 汇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分为美与人生、美与艺术、美与传统三个部分。 《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开山之作 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有理论,也有故事,以真实的心理学案例给你人生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