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因同时具备柑果的清香和熟普的醇厚,近来深受不少茶友的喜爱,可以说,是茶中的新贵,被茶友亲切地称为
“小心肝”
。
小青柑,实际上它是普洱熟茶和尚未熟透的柑皮的组合茶。柑橘长到不到鸡蛋大的时候,皮质尚青色,摘下后从底部削开,挖空里面的果肉,把普洱熟茶塞进去然后晒干,用锡箔纸或者绵纸包成一个一个的小球球就可以了。
小青柑一大特点就是冲泡极为方便,可以捏碎混合泡,也可从柑皮上打孔整个青柑冲泡,尤其没捏碎的,一个小青柑,来来回回可以冲泡一天。
但是很多茶友都会感到疑问,
为什么买的小青柑,有些越存越好喝,有些却放了一段时间就没味道了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小青柑的制作工艺不太相同。
小青柑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
生晒和烘干
两种。
全生晒
顾名思义,就是将已装入普洱茶的小青柑,放置在太阳底下直至晒干。生晒的优点,是在于
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柑皮的内含物质,使后期茶和柑之间有良好的融合转化
。
但此种工艺看似简单,却对自然条件有极高的要求。
小青柑的全生晒达到完全晒干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
,但青柑多是于夏末秋初采摘,此时的太阳光线已不似夏季强烈,且时常伴有雨水,全生晒难以实现。在生晒过程中,若没有充足的光照,一是青柑会留下涩味,后期难以去除;二则柑中残留水分,致使发霉,影响口感。
因为生晒小青柑制作周期长,产量低,制作难度大,所以价格也相对较贵。
烘焙小青柑与全生晒截然相反。
不需要光照,全程机器烘干,这种方式虽可以避免水分残留、霉变,有效去除苦涩味,且产量可大大提高。但
长时间的烘焙,连其内含物质、有利于茶与柑充分融合的催化因子也一并消耗殆尽,不利于后期转化,茶味与柑味分离。
不宜长期保存,烘干特别是高温烘干的,柑果皮中的油包破裂,闻起来香气宜人,喝起来却没有味道,药用功效不明显,无收藏价值,时间放得越长味道越淡,渐渐失去了它带来的味道及口感。
虽说全生晒或烘焙下也可能产出好的小青柑,但这种工艺受限因素太多,出好茶着实难度高。
所以又有了
半生晒
的工艺,正好弥补了上述两种工艺的缺陷。
简单来说,
半生晒就是将生晒与烘焙相结合
,扬长避短。先将装好茶叶的小青柑烘焙一次,令其干燥,避免霉变,去除苦涩味,此步骤能很好地避免其后期转化过程中出现杂味;再是将干燥后的小青柑放置在阳光下,使柑、茶二者同时转化,充分相融;三是再进行低温烘焙,主要目的是将香气提高至顶峰,且保证其相对干燥。
半生晒工艺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它不仅可抵消天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质量,也能更好地提高其香气、口感,也更值得陈放。
经过陈放的小青柑,茶内物质得到沉淀,柑皮味与茶香味融合得更好,茶味更醇厚,柑果味更香甜,口感更柔和。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不管是哪种茶类,如果长期大量的饮用,就像暴饮暴食一样,不免会茶醉无力,让人不适。所以喝茶往往遵循“
应时、适量、搭配
”的原则。
想要了解更多茶资讯,请关注公众号
”一家放心好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