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下称九江酒厂)成立于1994年,以生产九江双蒸酒而闻名,其前身是1952年由九江十二家酿酒作坊合并成立的九江酿酒联营社,九江酿酒业始于明朝,盛于清朝道光,所以自道光年间的1821年至今,九江双蒸酒已经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14年九江双蒸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公司占地面积超11万平方米,2022年产销量约7万吨,销售规模接近12亿元,是我国豉香型白酒生产规模最大的三大白酒企业之一。2023年,九江酒厂品牌价值251.62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七年位列中国米酒/米香白酒品牌价值第一、广东省白酒品牌价值第一。
公司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积极学习优秀的管理方法,总能领先于同行建立起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体系。1997年,九江酒厂在全国酒类同行中最早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底,又推行HACCP食品行业体系的认证工作;2009年获得香港Q唛认证;2013年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016年又导入了精益生产管理实行管理的精细化。上述管理方法和体系有效地支撑了集团对营销、技术研发、采购、生产、人力资源、财务、信息、质量等所有过程的管理。
九江双蒸酒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百年品牌,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江双蒸酒的出口量长期稳居全国白酒前列。九江双蒸酒被海外华人誉为“家乡水、故乡酒”。目前,公司拥有海内外商标共计21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1个,“九江雙蒸”商标曾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021年,九江双蒸被纳入广东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多年来,公司获得“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中国最佳企业形象”、“佛山市民最喜爱的品牌企业”、“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众多的荣誉和认可。
从明代开始,九江米酒就开始显示出它的文化影响力,由于广东地区历来酿酒政策宽松,当时就有人在九江开酒坊。在清代,九江镇已是著名的酒乡,主要生产散装30度色清透明、米香醇和的九江双蒸酒,九江双蒸酒、九江醇旧三蒸酒、滴珠糯米酒已成为九江特产。据九江乡志记载,当时的九江镇酿酒业盛况空前,达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的兴旺景象。清代诗人曾道恕品罢“九江双蒸酒”,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垂竿布网闲中事,庆举双蒸醉明月”的千古佳句。康有为先生的老师——九江儒林学者朱九江先生对家乡酒更是爱不释手,称道“喜得儒林陈佳酿,助吾茅舍款嘉宾”,九江镇的酒文化由此可见一斑。晚清时期尤为发达,酒铺林立,酒香遍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南海乡土志》记载:“酒自省城出口五十余万元,南海约占二十余万元”,可见清代南海米酒出口量之巨。而当中亦包括享誉盛名的九江双蒸酒,出口目的地多为香港,部分由香港转口到世界各地,民间流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酒”,九江双蒸酒被华侨及港澳同胞喻为“故乡水,家乡酒”,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九江双蒸酒品质的认同及喜爱,对西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2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九江地区12间私营酿酒作坊(包括永德兴、利农、大德、金记、公源、太上、祥隆兴、恒发隆、生兴、鸿德、宏记、大益等)联合组成九江酒业联营社,此间的产品自产自销,部分由糖烟酒专卖公司收购,除了主要销售九江地区,部分销往南海县其它地方。1956年,建立公私合营九江酒厂。1957年初,九江双蒸恢复出口,年出口量为73吨,以后逐年增大。1966年改为地方国营厂, 1968年被指定为南海县出口白酒专业生产厂,1968年至1979年期间是一间纯粹出口生产型工厂。1980年后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年出口量为3500-4000吨,产品销往港澳、东南亚一带,以及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后经逐步改革,拓展为今日的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南海日志》也作了记载)。九江酒厂继承和发扬当地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九江双蒸酒酿制工艺,以生产九江双蒸酒而闻明于世,在完成出口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内销市场,产销量约7万吨,成为我国豉香型白酒三大生产规模企业之一,米酒销售量多年居全国之首,米酒出口量长期稳居全国之冠,在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颇负盛名。期间,九江双蒸酒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并获得各种荣誉和称号,成绩有目共睹。
九江双蒸酒源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始于清朝道光初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九江独特生态环境条件下长期积淀而成的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包括曲饼制作技艺、双蒸发酵技艺、冷却蒸馏技艺、陈肉酝浸技艺、勾调品评技艺。与其他酿酒技艺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它的海外影响力。九江双蒸酒从清末起由水路输往港澳及南洋等各个华人移民聚集区域,在当时享有盛誉,很好地诠释了酒在他乡的情怀,由于九江双蒸酒的声望,消费者心中早已形成这样的共识——九江双蒸酒是九江镇的地方名产。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来南海九江酒业的专业发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业、商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岭南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更见证了华人海外图存的艰难历程。
九江双蒸酒是广东米酒的杰出代表。“无需杏黄招客至,九江自古是酒乡。”九江在清代已是著名的酒乡,据九江乡志记载,当时的九江镇酿酒业盛况空前,达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的兴旺景象。
为承集九江先辈的辛劳与智慧,保存前人的传承沉淀,九江酒厂一贯注重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师承(带教)体系,代代相传,使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传统得以保留和发展壮大。
2009年,九江双蒸酿造技艺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弘扬九江双蒸酒的酿造技艺和文化,保存、发扬传统工艺,提高九江双蒸酒的知名度,特意成立了国内首个米酒文化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提供免费导游服务,向社会公众展示九江双蒸酒的历史发展沿革、酿造技艺、生产流程以及广东省独有的九江双蒸酒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推广九江双蒸酒文化的目的,扛起“树立广东的酒企品牌,振兴粤酒文化”的大旗。
九江双蒸酒起源于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有
200多
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秘传曲种、两次蒸馏、陈肉酝浸、陶缸老熟”的酿造技艺在九江酒厂得以一脉相传。九江双蒸酒以西江水、优质大米、黄豆为原料,并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特定地域范围内,用酒曲作为主要糖化发酵剂,经酿造、蒸馏,用独特工艺制备陈肉酝浸、勾调的传统工艺生产的白酒,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独特风格。
九江双蒸酒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酒曲饼丸扩大培养
把大米用西江水浸渍然后粉碎,混合相关的原种饼丸、饼叶,入房保温保湿培养,干燥贮存。
2
、酒曲大饼生产
将大米、黄豆煮熟冷却,混入饼丸粉、饼泥、串珠叶等,压制成长方形饼状,入房保温保湿培养,干燥贮存。
3
、白酒发酵
选用优质的大米,采用连续卧式煮饭机煮至熟透松软。用鼓风机吹凉,加入酒曲饼粉混合均匀投入发酵罐,保持一定的发酵温度发酵。
4
、蒸馏
将醪液(发酵液)通入蒸馏甑中用蒸汽进行釜式蒸馏,掐头去尾(以保证初馏酒的醇和)得到斋酒。
5
、肥肉酝浸
肥猪肉经加热和高度白酒浸泡处理后,放入斋酒中浸泡陈酿。肥肉吸附杂质,溶解脂肪使酒味香醇可口,具有独特的豉香味。
6
、勾调、压滤、包装
经陈酿的酒离肉后,转入沉淀池中沉淀澄清。取酒样鉴定合格后进行勾调,再泵入压滤机压滤,装瓶为成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
仪狄是酿酒鼻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创新,集九江先辈的智慧和九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九江双蒸酿造技艺在清朝道光初年初具雏形,并历经岁月沉淀逐渐发展壮大。经过
2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
“
秘传曲种、两次蒸馏、陈肉酝浸、陶缸老熟
”
的酿造技艺在九江酒厂得以一脉相传。为承集九江先辈的辛劳与智慧,保存前人的传承沉淀,九江酒厂一贯注重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师承(带教)体系,代代相传,使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传统得以保留和发展壮大。我们九江双蒸酿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也在薪火相传,在九江酒厂国营时期就涌现出很多酿酒大师,这几代非遗传承人包括:
“
关海荣、黎树、关栋章、马玉粦、陈惠玲、李炽光、关坚佳、黄彩仪
”
;时代虽然在变迁,技艺却在代代相传,第十六代非遗传承人是
“
何松贵、崔汉彬、周斌强
”
三位大师;第十七代非遗传承人在第十六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总共有
15
位,分别是:
“
刘新益、余剑霞、吴雪梅、黎伟刚、岑宝燕、周健操、冯兆兴、梁树松、方毅斐、黄广宇、张国柱、萧暖章、刘宇琼、阮锡均、余凯军
”
;第十八代非遗传承人的队伍进一步扩大,
分别是:
黄进、罗展英、马淑祯、刘幼强、曾宪玮、朱婉玲、陈少平、林凤珍、卫云路、郭锦宁、曹荣冰、郭梅君、杨志超、陈燕玲、黄志健等
(详见配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
技术领军人物介绍
公司现在的技术领军人物是第十六代非遗传承人何松贵,他在公司担任技术副总一职,是广东省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白酒国家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
“
佛山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
”
、
“
广东酿酒大师
”
、
“
中国白酒工艺大师
”
、
“2014
年度广东酒业优秀企业家
”
、
“
佛山市第三届创新领军人才
”
、
“
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二级
”
、
“2023
年度广东省轻工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
”
等荣誉称号。他还担任
“
第四届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第四届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第三届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豉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米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会长
”
等职务。
何松贵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8
年
7
月,公司依托中国白酒工艺大师、白酒国家评委、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何松贵技能大师建设了国家级酿酒师、品酒师工作室,
2018
年
10
月
25
日,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报备,
2018
年
12
月
29
日,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备案。目前,大师工作室配置人员共
17
名,其中一名工作室主任,一名工作室副主任,另有
15
名技师,均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拥有高工
6
名,白酒国家评委
5
名。何松贵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成立后,积极发挥了以何松贵为首的技能大师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对于广东省非遗项目(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传承人培养情况
九江酒厂一直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为传承人的培养制定了以下措施:
1
、建立了师承体系。每一位的传承人师傅都有近
20
多年的酿酒经验,掌握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的核心技术,能够全方面的教导传承人,形成了第十六代,第十七代及第十八代的传承梯队。
2
、内部招生。每一代的传承人都是从九江酒厂的内部核心员工挑选,经过多年的在岗锻炼和实践考核,才能有机会成为非遗传承人。
3
、实施传承人轮岗制度。在充分尊重传承人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使传承人定期在公司各工艺链合理流动,让传承人通过在不同工艺环节的锻炼,熟悉各工艺环节,培养全局思维,全方面的了解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的整个流程。
4
、充分开发与包容,打造技术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与同行密切往来,通过定期派传承人到同行酒企,酒类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等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与交流,开阔传承人的视野。
5
、定期举办品酒培训及比赛。公司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品酒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十二种不同香型的白酒特点,加深对白酒的认知。举办品酒比赛,以竞赛促成长。
6
、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是多样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考与其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品酒师、酿酒师等证书。另外申请专利或者代表公司去参加大型品酒比赛等技能竞赛,获得好名次,也算考核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