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脚本的格式2018
最近听朋友说,腾讯动漫的签约漫画已达千部,快看也有近五百。如此看来,加上其他的漫画平台、杂志、公司,全中国以画漫画为业的画师人数,应不低于五千。与日本漫画界不同的是,国漫大多数画师并非自编自画,而是选择与编剧合作,我猜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一是更高的更新速度和频率要求更细致的行业分工,第二可能跟国内画师相对低龄化有关——阅历暂时还不足以创作长篇漫画所需要的复杂故事。
由于漫画的幻想气质,除了正在从业的编剧以外,还有更多的新人想要进来,却苦于行业信息的不足和不透明。前年我写过一篇微博文章《漫画脚本的格式》,从数据来看,确实是很多人需要的。
至于很多童鞋问我的上篇,由于手癌误操作给删了。两年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知识进行更新。这两年漫画业界和漫画编剧业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我在2016篇里将漫画脚本分成“小说式脚本、分页式脚本、分格式脚本”,由于页漫的式微,分页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小说式脚本也越来越少见,因为这种格式编剧对画面的掌控力较低,而画手也要颇费一般脑子,导致双方都不喜欢;分格式脚本渐成行业主流。
虽然都叫分格式脚本,但也可以细分成两种, 强控制式的和弱控制式 的。
先看下面的案例,来自腾讯动漫签约作品《极光行动》的第6话:
漫画我就不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腾讯动漫上看。《极光行动》的剧本格式非常工整,一个数字序号对应条漫里的一格,内容包括台词、场景和角色的情绪,画手基本上看到剧本脑子里就已经浮现出画面了。当然,也有不应该包括的部分,那就是角色的心理活动。“38.顾安对她忽如齐来的安静有所不适。”如果单独出现这一句会让画手很难办,因为漫画里角色无论是做出思索还是惊讶的表情,都不足以表达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这里编剧很正确的给角色加入了内心台词:【怎么忽然这么安静?】
脚本也不纯是文字,如果遇到格斗、运动等动态画面,往往需要配图,下面是我写的《冰上协奏曲》剧本,对应漫画的第三话:
强控制式的脚本适合经验丰富的编剧,因为他(她)在写剧本的时候脑子里就有相应的画面,跟最终的漫画成稿相差不大。而新手编剧画面感不强,写出来的脚本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我最喜欢举的例子是我刚入行时写的一个历史题材漫画脚本,出现多次“千军万马”,老被画手吐槽,要知道我们那是一个Q版漫画,多人画面是很难画的,最后画手画两个人了事——一个叫千军,一个叫万马。
再看另一个例子:“从天而降的少年,额间的白色圆点忽闪着微弱的光辉,只见他手一挥,一道白光射向饕餮,马上消失不见。”
编剧写了这样一格,被画手抱怨,跑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当然要抱怨,因为你这根本就不是一格画面,而是至少四格:
“少年从天而降,应该是一个仰视的全景;额头的光辉,需要一个特写,这就是两格画面了。第三格,手一挥,白光射向饕餮,饕餮消失不见是第四格。”
再来看下弱控制式的脚本,来自翻翻动漫的作品《山有木兮悦君心》,作者是猫妖和毒哥。
和强控制式剧本的差别很小,基本仅在于没有分格序号。需要澄清的是,“强控制”和“弱控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弱控制”的逻辑在于,要充分调动画手的积极性。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编剧把每一格都安排好,那多数画手也就懒得过多思考,直接照着剧本画就是,尤其在漫画普遍实行计件稿酬多劳多得以及读者频繁催更画得快作品热度高的双重激励作用下,更是数量优先。思考?会影响画画速度的好不好!
弱控制式脚本,没有标明分格序号,那就逼得画手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分镜分格,充分发挥画手的能动性,提高作品的上限。毕竟相比于编剧,画手才是漫画的第一作者。
我们工作室与日更计划合作了几个短篇漫画,他们走日漫路线,就非常强调发挥画手的创造力,会很排斥强控制式的剧本。因为在日漫编辑看来,故事当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演出——包括角色的动作、情绪、视觉导引等等——也就是俗称漫画技巧的部分,这块只能由漫画家来表现。即使一个故事普通的漫画,高手也能展现出很多的趣味。
毕竟,漫画有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