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无邪的黄花菜  ·  有关 Microsoft Build of ...·  9 月前    · 
要出家的签字笔  ·  springboot3.1 ...·  11 月前    · 
性感的黑框眼镜  ·  Guava Cache ...·  2 年前    · 
百度百科
帮助
收藏
0 有用+1
0

行星际介质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本词条缺少 概述图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编辑 吧!
星体 与星体之间的物质。恒星之间的物质,在地球轨道附近的 行星际空间 中,每立方厘米平均约含有五个正离子(绝大部分为质子)和五个电子。此外,还充斥著来自太阳、 行星 以及太阳系以外的电磁波。
中文名
行星际介质
外文名
interplanetary medium
释    义
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含    量
每立方厘米五个正离子和五个电子
温    度
大约为10万开
可以看作是
日冕的稀薄的延伸

概论

根据

行星际介质
黄道光,彗尾气体中的加速现象。前者是太阳光被 行星际物质 中质量小于10克的质点所散射而造成的;后者可用太阳风的作用加以解释。太阳风是行星际物质的主要来源。太阳风是从日冕发出的一种等离子流。日冕具有一、二百万度的高温,甚至连太阳那样强的引力也无法永远维系这种炽热气体。因此,就某种意义上说,行星际物质可以看作是日冕的稀薄的延伸。
由于 太阳 辐射 很显著,其他部分的行星际介质直到最近才初露端倪。
行星际介质温度大约为10万开。近 地球 地区的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5个粒子,离太阳越远以平方反比减少。然而, 密度 是多变的,也可能达到100 个粒子/立方厘米。
虽然它们非常细小,但是在飞行器的行进途中,它们的效果还是可测量的。
除了 近行星空间 ,星际始终为太阳的磁场充斥。它与 太阳系 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几个太阳半径长的磁场决定了太阳风的流向;大部分陷入 磁场环 中,磁场也有一些区域是开放的,允许太阳风的外泄。更远的地方受 等离子体 支配,磁场在粒子流中产生。

历史来由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行星际介质来自所谓太阳微粒辐射,亦即来自太阳表面活动区的高能电子。以后,德国学者林德曼认识到,所谓微粒辐射实际上是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气体——等离子体。阿尔文等人关于太阳的高速等离子体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微粒流”来源于太阳活动区。由于太阳的自转,从非转动坐标系看来,这种来自太阳的冻结于磁力线中的带电质点流具有 阿基米德螺线 的形状。1958年,范爱伦设计了地球卫星号,对地球周围的 行星际空间 进行了探测,于1959年发现 地球辐射带 。1962年,“水手”2号在飞向金星的过程中,探明太阳风主要由电离氢(即电子和质子)组成,从太阳朝外径向流动,速度范围在350~800公里/秒之间,平均密度每立方厘米5.4个离子,离子温度大约是16万度,磁场强度为6×10高斯。“先驱者”10号和11号在飞行过程中,发回关于行星际空间的情报,发现在离太阳1~5天文单位范围内,太阳风平均速度变化不大,只是变化幅度大为减小;平均离子温度减少二分之一;平均离子密度近似地按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减少。通过“阿波罗”登月计画所用箔收集器以及种种 空间探测器 的测量,已经查明,行星际质点主要是电子、质子以及氦、碳、氮、氧和重元素的核。所有这些物质都是太阳大气所固有的,其中以质子和电子为最多,这是因为氢是太阳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而电子则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这些质点在太阳耀斑的“闪耀”阶段被加速,脱离太阳并通过行星际磁场向外扩散。太阳风高速向外流动,当它与星际气体相遇时就终止了。
太阳风的直接测量范围只限于太阳赤道面附近 9°以内的 行星际空间 ,“先驱者”11号的测量范围也只能达到日纬20°的行星际空间。因此,对更高日纬的行星际空间性质的研究,必须依靠彗尾观测,以及分析由行 星际等离子体 的不规则性所造成的来自恒星的无线电信号的“闪烁”。这种高日纬研究将提供行星际介质的三维分布和物理性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