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凯迪拉克LYRIQ锐歌降价8万?
160 个回答
除了车型定位的因素,一款电动汽车售价的涨跌主要与汽车行业的竞争形式息息相关 ,根据2023年乘联会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1月到6月累计零售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其中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66.5万辆,同比增长25.2%。
为了让销量保持这份增长的势头,各大主机厂都加入到新能源的军事竞赛中,在2022年卷芯片、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续航里程等技术后,今年又纷纷通过降价以示诚意来吸引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毕竟在汽车市场越来越卷下,消费者对产品质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主机厂,它的Model S/X车型通过3.5到4.5万的优惠福利来引领降价潮,而凯迪拉克LYRIQ为了尽显诚意,售价共计降低8万元 ,其中6万元为售价直降,将43.97-47.97万直接降价到37.97-41.97万元,另外在此基础上叠加“限时现车礼遇”的2万优惠,比如定金2000元膨胀2万元或者定金3000元膨胀2万元并赠送家充桩,最终价格直接压到36万起售。
凯迪拉克LYRIQ的大幅度降价优惠也是别无选择,复盘一下凯迪拉克品牌上险量,1月到5月累计量为71996辆,虽然总上险量在逐月递增,然而旗下唯一的纯电动车锐歌在前5个月的总上险量只有1037辆,说明它在降价浪潮中确实存在售价定位不合理的因素, 为了力挽狂澜,也只能以降价、提高购车权益的方式来提升锐歌的产品力。
在降价前凯迪拉克LYRIQ与其竞品相比之下,优势不明显,尤其在价格方面出现重叠,但是现在37.97(甚至加上膨胀金36万起)-41.97万元的价格范围,不论从车身尺寸还是其他方面,降价后的凯迪拉克LYRIQ都从竞品中脱颖而出。
还有电动汽车中用户非常在意的电池包容量和续航,凯迪拉克LYRIQ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为95.7kW·h , 得益于奥特能平台的加持,在三电系统方面领先于传统主机厂的产品。
电池容量直接对应的就是续航里程,不同版本的凯迪拉克LYRIQ的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650km和608km,而其他传统豪华品牌车型的NEDC工况续航分为440km和443km,75kW·h电池包版本的新势力车型NEDC工况续航仅为465km,即使是100kW·h电池包版本也刚接近凯迪拉克LYRIQ的续航,则凯迪拉克LYRIQ又一次胜出,LYRIQ在降价后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凯迪拉克LYRIQ作为一名理工男的作品,多少有点被低估,毕竟驾驶质感、续航真实性、安全性方面不像新势力上的电冰箱、后排大屏、车载香薰等外显配置好宣传,懂车的人会通过对车型技术的研究,再结合试驾中的真实感受来评估一款车。
安全性作为一款汽车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项目,尤其是电动汽车上的过热自燃问题,凯迪拉克LYRIQ在结构、用电安全方面做到了极致 :
市场上将电池直接放在底盘下的油改电形式,由于底盘凸起一块电池包而存在剐蹭后引发电池损坏、自燃的问题。而Lyriq毕竟是基于Ultium奥特能纯电动平台进行打造的,为了进一步确保结构安全性,在电池上还设计了快速排气通道,后置大面积的防爆阀,主动排出高温气体;电池模组上盖内置气凝胶防火毯来防止热量蔓延到座舱内;防拉弧设计来避免电池热失控产生电火花等。
续航里程作为电动车主的焦虑源,以前是因为续航里程短,在技术成熟下,续航达到近似一箱油的400-500公里后,现在主要的焦虑是因为虚标的续航 ,毕竟它如果不准的话,则用户在充电的路上会趴窝,尤其是在冬季,电动汽车启动时的电池需经历漫长的加热过程,因为极高的耗电量导致快速的掉电,那么一套让电池始终处于适宜温度的成熟热管理系统,成为续航真实性的关键。比如凯迪拉克LYRIQ以BEV HEAT高效热管理系统来保证真续航,通过电池隔热技术较大程度降低模组、电芯、冷空气的热交换,从而确保动力电池的核心温度一直保持在适宜状态。
驾驶质感作为一款车的综合成绩单,涵盖了底盘中悬架设计和调校的结果,甚至还与静谧性设计相关 。驾驶过程中的凯迪拉克Lyriq,由于全车搭载五连杆独立悬架、全部单独优化的连杆衬套与球头,从而实现操控性与舒适性的解耦;在SFD自适应阻尼控制减振器下,在转向时具备强力的侧向支持力度,实现丝滑过弯的操作效果,另外柔软的纵向刚度又能保障舒适性,从而 最大程度去化解掉震动、颠簸的感觉。
凯迪拉克LYRIQ在保证保证安全性、续航里程真实性、驾驶质感等造车水准下依旧能有8万元的降价,这是新能源行业卷出来的结果 ,而且只是当下降价浪潮下的一个缩影,甚至有人会担心厂家的降价是否合理,其实降价的背后一方面是汽车厂商利润的稀释,另一方面还是在技术成熟、制造成本降低、政策扶持下的必经之路, 通过“适者生存”的原理将会筛选出在质价比方面最优的产品,顺应油电同价的时代的趋势,但是也不倡导过度降价导致的恶性竞争。
新能源汽车在降价浪潮后,其实最大的受益对象依旧是消费者 ,你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质量更好的新能源汽车,甚至还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比如凯迪拉克LYRIQ在降价后,效果立竿见影,在线下门店里人头攒动,甚至出现了意向客户激增的现象,销售人员在一时间已经接待不过来如此多的客户,说明了LYRIQ作为降价到35万级别的豪华品牌真香。但是凡事必有利弊,这也会让一些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养成了低价购车的习惯,期待更低的价格和优惠政策,则会抑制政策的购车需求。
综上所述 , 新能源汽车的降价也成了一种迎接油电同价时代的形式,凯迪拉克LYRIQ作为造车界的标准理工男,同样别无选择,毕竟中国市场过于卷,卷完技术卷售价,甚至卷过了北美市场 ,比如在北美市场中不带Super Cruise 的LYRIQ售价为5.8万美元(折合42万人民币),而中国市场中带Super Cruise 的LYRIQ仅为4.8万美元。
几点想法:
1.价格战并不可耻:前几天中汽协会那个被光速打脸的承诺书还历历在目,不仅没什么效力,甚至还触及了《反垄断法》,所以基本上可以当做废纸一张了。价格战是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时候的必然产物,这个时候放下身段投入战斗是积极的表现——最重要的是留在牌桌上。
2.奥特能平台技术实力很强,但被之前性价比不足的情况给埋没了。这时候通用像之前宝马一样壮士断腕,恰如其时。车企面对价格战是一种慎重的抉择,但消费者没有理由拒绝价格战。24万落地的i3不香吗?三十多万的锐歌不香吗?
3.市场已经无数次证明,用户运营+用户权益,在很多时候是伪命题。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那么多虚无的权益、圈层和服务,就想安安心心买辆好车的人还是很多的。连用户运营的王者玩家蔚来都开始搞权益分离了,其它品牌更应该认清这个现实。
4.很多价格战是从上市时候的超低价就开始了,比如别克E5、小鹏G6。这些后发车型直接定了超低价,凭什么不让先发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呢?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要给先发者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