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10~20 年,哪些行业会快速发展?为什么?

[图片] 本问题已加入活动专题 「求职之前 先上知乎」 ,更多关于校招、求职的讨论,欢迎关注专题>>> 该问题已被收录进「圆桌精选」参与讨论>> 知乎…
关注者
124,612
被浏览
22,264,380

2,321 个回答

在我眼中,站在当下,未来10-20年或者更远的时间,有两个大行业是值得全身心投入的。

  • 第一个是太空探索
  • 第二个是娱乐/宗教

而且我想说的是,在更大的层面上来看,这两个行业,代表的是人类对自然改造过程中的两个路径

  • 利用不可再生/自生的要素发展生产力
  • 利用可再生/自生的要素发展生产力

这有点类似自由与秩序的永恒斗争(为此我一直觉得云图是个好电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条道路的争斗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 远古时期钻木取火的先驱与创造原始信仰的祭司
  • 天工开物(靠改造外物满足自我)与金瓶梅(靠大脑满足自我)创造于同一时期,实际效用可能伯仲之间

前段时间我写了个文章后面自己删掉了,其实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感觉价格只是结果,诚然我们可以用长端国债收益率的两种可能走势去做出类似的结论(长端利率上去就看好通胀,长端利率上不去就看好娱乐/宗教)。但本质上这只是更大图卷在利率上的呈现形式而已

灵魂拷问,这东西到底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这个看法其实来自于我以前读的一本书,叫做《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这本书比较好玩的地方在于它写于1982年。然后它给出了类似于十大预言的东西。

  • 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 从强迫性技术到高技术高情感平衡的转变(就是人文主义复兴的意思)
  • 从一国经济向世界经济的转变(全球化)
  • 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
  • 从集中到分散
  • 从向组织求助到自助(个人主义)
  • 从代议民主向共同参与民主制的转变(Trump加速了代议民主的过时)
  • 从等级制度到网络组织
  • 从北到南(意思是纽约芝加哥为代表的北方金融工业集团会慢慢发展不如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和加州)
  • 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样化的选择

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后面很多预言,都是基于第一个预言的衍生,信息社会对工业社会的取代,是我们过去40年主要变化的一个大基调。

(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过去40年利率的走低,本质上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变得廉价了,这当然与货币政策当局滥用资本这种要素有关,但传统工业社会生产要素其实都变廉价了....劳动力,设备...所以有些时候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而这本书最精髓的一句话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的经济才有史上第一次可以建立在一种不仅可以再生而且可以自生的重要资源上

当然我觉得这句话有一点点哗众取宠,因为有很多东西,例如宗教信仰曾经也是一种可以自生的重要资源。但他有价值的地方在于, 他指出了资源是有两种的,一种可以再生可以自生,一种不可以再生不可以自生。

这里我们稍微解释一下两个经济学名词,效用与要素

  • 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合理使用资源让自己满足的一个程度,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

比方说同样是一条鳜鱼,一斤辣椒,任意调味料。对于一个四川人来说,他达到最大效用或者说最大满足的条件大概是,把一条鳜鱼和辣椒放在一起做成水煮鱼片。而对于一个广东人来说,他达到最大效用的条件大概是:别的先不说,辣椒扔掉不用。

这个例子说明了,并不是要素堆积就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用(这是我们逐渐摆脱粗放式投资的一个原因),天知道怎么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要素的市场化是多么关键,市场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已经是矮子里面的唯一将军了)

  • 要素指的是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很多人会忽视的一点是,因为要素与效用是有关的,所以这个东西其实也是个主观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东西。

例如传统经济学中要素只有劳动力和资本,而我们国家最近把数据也当做是要素。这其实非常合理,要素随时间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确实是不同的。举个例子

马来西亚股市中有一种股票叫做Shariah Compliant Stock,意思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上市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标准的认定是由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的伊斯兰教教义咨询委员会完成。

毫无疑问这种认定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在生成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它存在的原因是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为这种要素付费,因为它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效用。因此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为。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要素不是无偿的。下图展示了同类型公司,符合伊斯兰教法和不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走势区别

Source: FTSERussel.com 虽然区别不大,但依然还是有区别

在经过了这么多铺垫之后,我想说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存在的,因此效用这个东西非常主观,满足人的方法五花八门
  • 因此为了满足五花八门的需求,我们需要的要素或者说原材料也是五花八门的

而要素是有价格的,劳动力的价格是薪资,资本的价格是利率,土地的价格是土地拍卖价格,技术的价格很难说,数据的价格更是不知道。

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往往拥有一个供需失衡导致涨价的要素。

  • 例如如果你觉得将来新能源汽车带给人的效用(满足感)远大于传统能源,那么锂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要素
  • 例如如果你觉得资本的泛滥已经到了一个极值,将来资本会变得更贵,那么银行可能是一个好的行业
  • 例如如果你觉得土地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拥有土地储备的公司可能是一个好方向
  • 例如如果你觉得将来大家对于王者荣耀皮肤有一种永恒渴求,那么腾讯一定是个好公司

如果自下而上去分析哪个要素要涨价,是很困难的,因为人的欲望是难以预测的

所以也可以选择自上而下分析要素,这也是我喜欢那本书的原因。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路,自上而下看,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要素,一种是不可再生不可自生的,一种是可再生甚至可自生的

考虑到效用与要素是需要匹配的,而且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先有了效用的改变(需求创造供给),还是先有了要素的改变(供给创造需求)。那么长周期来看,人类社会只有两种行业是永盛不衰的

  • 一种是不停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不停获取新的资源的行业
  • 一种是内生的,靠可再生甚至可自生资源的行业

自矿山,油田以下,传统制造业都属于第一类,这一类行业到最后必然是走向太空的,因为地球的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我把光伏,风电都放在这一类里面因为它本质上消耗的也是太阳这么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

娱乐,游戏,茅台都属于第二类,这一类行业的资源是可以自生的,人类自身的情感就是这一类行业的要素供给...


所以有些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大家活在世界上,或多或少参与社会的大生产过程,那么我们肯定每个人都要处理一下要素,或者参与要素的处理链条,我们改造自然,把各种各样的要素变成各种各样的效用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有些人改造的是矿物,原油,金属产成品,钢锭,铜线一直延申到第一第二产业下游,最后变成实物产品满足人的需求。

有些人改造的是思想,信仰,文字排列组合,图像处理,或者语言顺序一直延申到第三产业下游,最后变成服务满足人的需求。

有可能我并没有遍历所有的可能性,但现在的我,总觉得第一种人的归宿是太空探索,而第二种人的归宿是黑客帝国的母体....如果我们还是用用传统的工业品价格衡量通胀的话,第一种人会带来通胀,第二种人会带来通缩

1、税务筹划

1)我有个项目公司,最近请了家公司过来做税筹(这家公司说已经融到B轮了,风口啥的不表),高管的薪酬筹划之后个人和公司都成本降低了不少。有点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意思。(中间商是谁,哈哈)

税前年薪60万,可以给他减了7万多的税......

2)另一个项目公司的破事,去年不得不和上海的税务所打了点交道。现在的金税三期,真的是牛X爆了。已经实现了对公司及重要人物的信息全控。我还记得专管员拨弄头发和我说”放水养鱼“的样子。接下去,税务的死角估计都得全灭。所以降税减费诚然不错,但是以前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是聚光灯。中小企业成本堪忧。

2、新能源辅助

地产商们一波转型新能源汽车热潮,暗示房价到头了,至少地产商的成本收益见顶了。

而能源资源,一向是国之重点战略,汽车如此萧条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还实现了不小的同比增幅,全依赖于各种补贴。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造车,但新能源的辅助设施项目还是不少的。虽然现在这些项目还没有冒尖可以实现盈利的。这不就是机会吗。

赚惯快钱的各种白手套企业家们除了投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什么的也都在积极布局。

踩准鼓励项目,各种名义的钱源源不断。

3、社区养老

大数据显示,现在国内60%的储蓄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人手上。

年轻人的购买力已经被各种消费陷阱及房子透支干净,所以如何设计为国解忧的养老产品就非常重要了。

尤其是今年几个大会后都立马对这个行业做了政策指导文件。这种文件就是给那拨政策套利的人一个风向标。

还记得前两年的搞得什么特色小镇吗?现在没声音了。但那个时候各地火啊。我今天还看新浪财经新闻里说地方ZF一看特色小镇搞得全都是房地产项目,要追回15个项目1.5亿的ZF补助。

补助。没错,哪说理去,这就是政策套利。

今年大手一挥,就是养老+地产+保险+金融+配套+各种服务,里面商机怎么弄,就比如北京那里直接有人找到常州出事的那家地产商,然后就.......ZF配套........

不能多说。

空手套白狼,嗯,白狼是谁?

4、微整形啥的

有个项目公司和医疗机械相关,对飞秒、微创手术什么的开始慢慢有点了解。也翻了点数据,暴利。

只是切入需要人脉资源。

5、境外广告联盟

这个有点擦边球了,自媒体时代,流量无敌。据我所知,国内有一帮人在做这个生意,非死不可什么的数据泄露也都是内部作案和这帮人也有瓜葛。

稍微了解了下操作方式,和印钞机没什么区别。算是技术套利吧。

6、金融创新

金融已经吸掉了国内经济80%的利润,这不是我说的,是麦肯锡测算出来的。

但是吸的方式,并不是存贷款的传统金融,而是金融创新。

什么是金融创新,就是绕监管。监管部门懂不懂创新的本质,看看股市就好了。

空手套白狼。

所以,未来如果能继续加入金融创新的行业,至少在创新的前两年,赚的盆满钵满一点问题也没有。听说最近上海又要搞新的地方AMC了,都懂的。

7、环保

这个是没有办法一定得做的事情。

看看北京的规模以上数据,环保企业利润按照百倍在成长。

8、私家侦探(开个脑洞)

现在扫黑除恶那么猛烈,偶有交集或一面之缘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也都落马了。

金融反腐也正当时,今天新闻长城资管也跟着华融.....

知道一些官家人这几年纷纷转做律师了,这里面,嗯。

9、教育

这个不用说了。现在的社会越是激烈,现在的家长就越是焦虑。

焦虑就得掏口袋里的钱来缓解。需求放在那,教育机构的门槛又那么低,相比其他行业,可谓是良心创业机会了。

早教也好、一技之长也好、主课也好,只要帮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就行,毕竟家长们工作那么辛苦,休息时间本来也不够。

一个产品连质量衡量标准都没有,投诉都无门。

10、教中文

没看错,以前是我们学英语。

现在国外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连川普家的中文都流利的很。

我女儿的同学妈妈也说明年要把孩子带回国内读一年书,好好学学中文。不然整天说中文都是倒装句。

这让我想起了葛优<不见不散>里教老美警察学中文的场景,逗。

11、心理咨询

这个市场的需求我觉得非常大,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亲人沟通、婚姻辅导、婆媳关系、职场压力、心理扭曲等等。

因为这个社会上的”怪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