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七宝老街,位于 上海市 闵行区 七宝镇 ,青年路以南,富强街以北,浴堂街、九曲弄以东,新镇路以西的区域,占地约86亩,集旅游、博物馆、餐饮、购物为一体。
七宝老街自明代初成,形制规整,方正对称,呈棋盘格。其中,蒲汇塘与南北大街垂直相交,街分南北,巷串东西,整体呈“非”字形。 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老街尚有多处古迹,其民居、商铺、桥梁仍保持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内有“棉织坊”“老行当”“七宝老酒坊”“七宝老当铺”“七宝蟋蟀草堂”“七宝皮影戏”“七宝书法馆”“张充仁纪念馆”“徽雕馆”9大旅游景点。
2010年11月,七宝老街入选“上海魅力新十景”。 七宝镇因七宝寺而得名。七宝寺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后晋天福年间,原名陆宝院,又名福寿庵,原址位于松江境内陆宝山下,相传为三国东吴大将陆逊的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唐末,陆宝院迁至吴淞江畔。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游至陆宝院时,误“陆宝”为“六宝”,又赐金字藏经《妙法莲花经》 一卷给该院,并称“此亦一宝也”。陆宝院获此宝物,遂将陆宝院改名为七宝寺。后因吴淞江潮水损坏寺基和吴淞江改道,七宝寺又三度搬迁。
宋代初年,七宝寺选中蒲汇塘北、横沥港西为新址,时有里人张泽舍宅为寺,寺僧和信众合力重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赐“七宝教寺”匾额,所在地因寺得名为“七宝”,七宝镇应运而生。
明代初年,形成七宝老街。 七宝老街呈棋盘格,形制规整,方正对称。其中,蒲汇塘与南北大街垂直相交,街分南北,巷串东西,整体呈“非”字形。
南北大街为七宝老街的中轴线,北大街长约300步,南大街长约200步,沿街皆开店铺。行商作贾形成了前店后宅、前店后房、上宅下店的格局。与南北大街相沟通的是一条又一条的小巷,本地称为“弄堂”。
七宝传统民居建筑从单栋来说,双坡黛瓦的大屋顶为主,层高一般不超过两层。但其整体的组合形式,展现出房宅相连,高低错落的韵律感,线条柔和而流畅。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结构,采用穿斗式的轻型架构,檩木有外露山墙和封闭于山墙两种作法。屋顶形式以悬山和硬山为主,通过前后退进和高低错落关系组合出和谐而富于变化的群体形象。
蒲汇塘桥 为三孔式拱桥,主体花岗石质,呈南北走向,跨蒲汇塘。全长31.05米,桥面南边石阶22级、北边石阶23级;两侧桥额分刻阳文楷书桥名“蒲汇塘桥”。蒲汇塘桥今整体保存状况较好。
1996年4月1日,蒲汇塘桥被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 张充仁纪念馆
张充仁纪念馆
张充仁纪念馆 ,位于北西街75号,馆舍面积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饮誉欧洲”“画室春秋”“雕塑泰斗”四大展区,陈列着张充仁的雕塑作品、绘画、实物及相关书报照片,展示张充仁先生生平及艺术成就。
张充仁先生祖籍七宝,1907年9月25日生于上海徐家汇。张充仁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青年时代求学比利时,其作品于欧洲几获殊荣,曾与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合作编绘《蓝莲花》而轰动欧洲。
  • 七宝皮影戏艺术馆
七宝皮影戏艺术馆,位于北西街95号,为集七宝皮影艺术的展览、制作、演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馆。
蟋蟀草堂,位于富强街37号,由前厅花园和后厅主斗台组成,前厅以展示功能为主,包括斗蟋蟀这一项娱乐活动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等文化信息介绍;后厅展示与蟋蟀相关的老物件。
  • 棉纺织馆
棉纺织馆 ,位于北大街41号。 馆展以植、收、纺、织、染为主线,全方位介绍七宝曾经辉煌的棉纺织业。并设“喜堂”,重现古七宝明间婚俗场景,并可参与模拟婚礼活动。
自古相传,“七宝有七件宝”,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指《金字妙法莲花经》、飞来佛、氽来钟、梓树、金鸡、玉筷、玉斧。金鸡、玉筷、玉斧,并没有真正的实物,但民间对七件宝物的存在深信不疑,历代相传。而《金字妙法莲花经》、飞来佛、氽来钟、梓树等“四件宝”确有其物。其中,《金字妙法莲花经》仅存残经数卷、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梓树栽于元代,人称“元代古梓树”,位于七宝教寺莲涌堂前。氽来钟和飞来佛之说,是好事者对明永乐七年七宝教寺主持僧博洽主持铸建铜钟一事,以及万历二十三年徐泮与信众合力铁铸如来佛像一事的别传,以示神奇。

七宝老街 交通

上海公交803路 、上海公交513路、 上海公交87路 上海公交91路 上海公交92路 、莘北专线等均可到达,或是乘坐旅游一号线、旅游十号线皆可到达。 上海地铁9号线 直达 七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