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为啥不好好拍电影、不好好讲故事?

关注者
159
被浏览
237,290

59 个回答

刚了解了一点中国电影史,21世纪10年代,是中国第四代电影浪潮。主讲的教授说是业内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捉妖记》《煎饼侠》等电影是中国初级电影工业的代表,张口闭口每年增加多少银幕,票房多少多少。充其量就是我国电影工业趁着消费升级的东风,拿着流量炒出来的东西糊弄消费者,怎么就代表了就?我寻思15年左右的好电影不少啊,合着商业成功就牛逼呗。不往深了讲,我也没看导演是谁,故事没讲明白,剪辑也乱,就第四代电影代表了就。正好刷到姜文团队关于电影的一起访谈,崔永元主持的,能说明一点事儿。

“你觉得电影他得看票房吗?”

也不能不看,他是平衡的一个东西,但不能只奔着这个去,就像一个杠杆,票房在那头,我在这头,你看《太阳照常升起》我就在这头压塌了,《子弹》是我送给观众的礼物。”

“观众都说你特认真,抠细节是真的吗?”

“这不应该是最正常的吗?电影不应该就是一帧一帧一秒一秒的吗?我觉得观众不能太那个捧我们。是现在不认真做事儿的人多了,显得我们就怎么样怎么样。”

现在我国电影工业就是这么个事儿,用心做电影的人少,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把认真撂一边,全冲着商业去了。好在近年来的《暴裂无声》《药神》《大圣》,还是能看到希望的。姜文怎么说,他就像是一个老师,好,你不会,我教你先这么再那么;冯裤子就是,什么?你不会?这届学生太差了,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西方有种文学审美观念,叫接受主义,就是说艺术在作者完成创作的时候还是个半成品,当受众看到之后完成艺术鉴赏才是成品。 这个拿到电影艺术里是同样说得通的,所以,人民群众不认可,你是谁?你又代表了谁?

姜文 没有 不好好讲故事,姜文所有电影的 故事都是正常人能看懂的

但是确实有人成天去 迫害 他,声称他的电影里面太多 隐喻, 结果让大批 本来能看懂 的人变得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