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6月10日,温州 市本级第三批次人才房爆卖 ,传闻除滨海、瓯江口以及黄龙(非学区房),其他项目基本售罄。


图片

此次人才房爆卖的原因:

1、符合条件的人才大幅增长 ,除了第一批配售房源多于人才外,后两次人才数远超配售房源数。


图片

2、购房成本下降。 "温十五条”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贷款额度中缴存时限倍数提高、首套房贷利率下降,最低至4.25%等,以及部分人才类别可以全额公积金贷款(约3.25%)。

3、后续的人才住房不能算多,更准确的说心仪的人才住房不算多。

曾统计温州市区人才住房高达70万方(含已售),属于“人才挑房子”, 但是这里有一个“误解” ,早期竞配的政策性住房并不一定作为人才住房,目前看来土地出让文件中写明 “政策性住房(人才住房)” 才是确定作为人才住房,所以真实基数并没有这么大。

其次,以市本级为例,经过三批次的配售, 我们可以注意到人才房冷热分化明显

有些偏远板块譬如滨海、瓯江口,因为通勤问题,仅适合附近上班的人才,即便房企品牌、产品突出,又有额外优惠,但是下手的依然较少 。另外,还 有些项目自身周边劣势明显,经过两批次的推售,销售一般

把这两个现象反映到剩余未售的人才住房中,可以推断, 人才房看似潜在供应量大,但是好楼盘并没有多少,你心仪的,大家都爱 。从各大人才住房文章评论也可以看到,很多人专心等天樾玺或悦未来。

另外, 此次市本级人才房配售让一些“bug”出现,比如:

1、开发商没能利润最大化,DE类人才的优惠没能用满

折扣只和人才层次挂钩,因此DE类人才去抢90㎡,是以6折价格结算。 譬如市中文澜府邸和鹿洲府有比较多的DE类人才选购,毕竟地段核心,小面积低总价。

但对于开发商而言,有可能原先的预期是7折价格结算,差了10%的金额,假设以这两个项目人才房面积是90㎡来计算,单套差不多少赚了20多万,有那么意外“割肉”的感觉,而且DE类人才的折扣优惠也没能用满。

2、不同层次人才数量及对应面积档房源量不够匹配

市本级第三批DE类人才507位,而120㎡档仅有146套,换言之绝大部分要往90㎡选。本来F1类人才316位有535套90㎡可选,但是因为有DE类人才挤向90㎡,导致F1类可选的房源少了。


图片

举个真实案例:有F1类人才看好东向,根据钱包实力,意向城东某盘,即便人才房看宗教都咬牙接受了,但是到了选房,实在没房源最终选了西向老城项目。


图片

背后原因:

土地出让竞配的人才住房,大部分面积分配是根据“户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占比60%、 120平方米的占比30% 、140平方米的占比10%”确定的。

本次市本级第三批,最终参与摇号的名单中, DE类人才共有507位占总参与摇号的61%,而本次对应120㎡户型仅占20% 。SO~

暂不确定只是市本级有这种情况,还是各区人才住房配售也会有类似现象。小编私以为可以根据各层次人才数确定不同面积人才住房量,让不同层次人才尽可能多的选择。

当然,另外也有些声音认为, 人才房10年限售,加上人才房原价定价较高,除非项目本身带有稀缺价值,要不然用6折买好地段的90方 ,反而是最优的选择。

来源:温州房产圈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