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旅行中的钥匙  ·  PHP获取网址的http ...·  10 月前    · 
慷慨的熊猫  ·  第7.8节 ...·  2 年前    · 
喜讯 | 杜洋教授团队在《Cell Research》首次揭示人体加压素受体V2R激活机制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杜洋教授研究组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张诚教授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发表了短文文章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VP-vasopressin receptor 2-Gs signaling complex,首次报道了AVP激活的V2R与下游Gs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为2.8 Å。 《Cell Research》是《Nature》旗下中国本土创办的生物医学领域旗舰期刊,也是影响因子最高(20.507)的国产科技期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为第一单位,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访问学生王雷和徐俊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杜洋教授和张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的冷冻电镜数据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科比尔卡冷冻电镜中心收集。同时,得到了科比尔卡冷冻电镜平台柳正教授的支持与帮助。 加压素(vasopressin,AVP)也称为精氨酸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在下丘脑中合成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体液稳态和血压的环状九肽。AVP被一类包括V1aR,V1bR和V2R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识别1。尽管它们具有高度的序列相似性,但是这些受体具有特定的组织分布和功能。V1aR主要存在血管平滑肌中介导血管收缩,V1bR主要存在垂体中以抵抗焦虑压力,V1aR和V1bR均与G蛋白Gq/G11偶联。有趣的是V2R主要存在于肾脏远端弯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通过与G蛋白Gs偶联调控体液稳态。V2R功能障碍可导致许多疾病,包括功能丧失型的肾源性尿崩症(NDI)和功能获得型的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NSIAD)2。在V2R功能障碍的肾病患者中,已经报道了超过200种不同的V2R基因突变, 但是涉及疾病的V2R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由于V2R基因位于X染色体,因此相关疾病也常伴随性染色体隐性遗传3。作为加压素受体家族的代表成员,V2R是治疗肾功能障碍的热门药物靶点。尽管众多研究机构已经在相关药物开发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成就仍然有限。目前已上市的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DDAVP)作为肽类V2R激动剂药物可以治疗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托伐普坦(Tolvaptan)…
LHS师说 · 第六期 | 我走过的路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为帮助同学更好的了解专业及做好未来规划,升学&就业组推出师说系列推文,学院的教授们将被特别邀请为同学分享他们曾经走过的升学与就业之路。 胡红丽 助理教授 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及功能、药物筛选。 1. 您为什么选择到密歇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博士毕业后先去纽约州卫生部的研究所做了一年多博士后,由于导师要退休就考虑换个实验室工作。了解到密歇根大学的导师研究方向是G蛋白偶联受体,查阅文献发现虽然大家做了很多研究,但在结构上还是有很多未知的内容,只能依靠大量生化实验去推测。当时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一方面是做这一类蛋白对生物医药领域非常有意义;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冷冻电镜还没有解析出来GPCR复合体这么小的的蛋白,我也一直想尝试能不能突破这个限制。到了密歇根大学之后才了解到我们的合作者是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得主Kobilka教授,感到十分幸运。后来我们实验室搬到斯坦福大学,有机会许多业内有名的教授都有密切合作,几年时间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直到现在还很庆幸当时的选择。 2. 您如何评价海外深造和工作的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改变或是有何重要意义吗? 在海外学习和生活接触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跟他们聊科研,学习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科学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与提升,考虑问题不会局限于自己的科研背景,会更关注生物学问题本身,使我对将来的工作方向更明确。 3. 请您分享一些在美国时的生活经历或有趣的事情? 在美国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开车去野外旅行和拍照。那里地广人稀,有很多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周末可以去到郊外看风景和野餐,每个地方的自然风光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野外小动物也很多,经常拍到惊喜的照片,回来之后再把漂亮的照片打印出来,做成书签或者画框送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 4. 您对学生们申请海外留学有什么建议吗? 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研究方向可选择前沿且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导师最好是领域内著名的老师。在申请前需要阅读申请导师的文章,了解具体的研究课题,如果有机会跟导师面谈,可以多准备几个问题,…
喜讯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杜洋教授联合国内多个大学在《Cell》发表封面文章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杜洋教授,联合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的封面文章 ——“Ligand recognition and allosteric regulation of DRD1-Gs signaling complexe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杜洋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邵振华教授、山东大学于晓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磊教授和北京大学孙金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竺立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博士生、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研究助理曹昇为论文共同作者。 该研究采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DRD1-Gs复合体分别结合儿茶酚类(Catechol like)激动剂(降血压药Fenoldopam、完全激动剂A77636和G蛋白偏向性激动剂SKF83959)、非儿茶酚类(Non-catechol like)激动剂PW0464及同时结合“快乐荷尔蒙”Dopamine和正向别构调节剂LY3154207的三维结构。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作用,被称为人体“快乐激素”。多巴胺通过多巴胺受体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如奖赏、成瘾、记忆、新陈代谢和激素分泌【1-3】。1976年,多巴胺受体被鉴定为响应内源性多巴胺的GPCR亚家族,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家族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直接靶标。多巴胺受体有5个成员,分为两类:D1类受体和D2类受体两个亚家族,其中D1类受体(DRD1和DRD5)通过激活Gs/Golf和刺激环磷酸腺苷(CAMP)的产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奖赏、运动和认知,并在外周组织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心血管和肾脏的动态平衡【1,4】。相比之下,D2类受体(DRD2、DRD3和DRD4)与Gi/Go偶联,抑制cAMP积累并调节不同的生理效应【3,5】。五种多巴胺受体亚型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识别相同的内源性配体,针对这五种亚型的药物开发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多巴胺受体亚型之间对激动剂识别、配体选择性、受体激活和G蛋白选择性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为止,D2类受体识别拮抗剂配体的分子机制【…
喜讯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黄宪达、李宗夷教授获得2020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荣誉
为推动生物信息学学科发展和创新研究,充分展示和宣传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简称GPB)组织评选了2018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2019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在此基础上,GPB继续组织2020年度评选活动,经过推荐、初选和复选程序,本年度由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黄宪达副院长(教学)和李宗夷教授指导开发的miRTarBase获得2020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荣誉。相关论文被引用次数达3500次以上(Google Scholar),科研成果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有重大影响。另外,我校生物信息学已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项目由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研究员黄熙渊博士与林杨冀冬博士执行,通过博士生李静与唐筠,本科生陈奕钢、丁思元、谢悦洋、罗梦凡、蔡晓煊、许嘉桐、金辰南与周震宇共同协作完成。此项荣誉充分显示对我校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与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推动生物信息专业学习与科研成果的肯定。 图:miRTarBase 2020 数据实现与亮点  MicroRNA(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分子,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揭示miRNA介导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靶基因和调控网络尤为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黄宪达、李宗夷教授团队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魏凤香团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miRNA与靶基因交互作用(MicroRNA-Target Interaction,MTI)数据库(miRTarBase)。该数据库收录了提供实验证据支持MTI的文章共计超过10,000篇, 涉及来自32个物种的23,426个靶基因。随着CLIP-seq数据集的增加,目前miRTarBase 涵盖的MTI数量将近480,000个。通过自然语言技术搜集更全面的靶向关系及网络功能和注释信息,高度整合有用数据内容,并改善miRNA调控和存在的相关信息,miRTarBase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的体验。藉由miRNA调控靶基因信息与表现趋势,解析miRNA在调控特定生物代谢路径与不同癌症或复杂疾病的致病机制全貌。 该成果发表于Nucleic Acids…
1. 请问您的科研方向是什么?从事科研工作多久了呢?您对生物领域的兴趣源于什么呢? 我现在从事的是生物医学工程方向。我从事科研约18年,既有在高校的学术科研经历,也有在公司的产品研发经历。主要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传感器、智能纳米材料、体外诊断及医疗器械等。我们的研究旨在整合化学、工程、生物及医学等跨学科的知识,开发能定量检测并分析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技术和装置,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尤其是脑神经科学、免疫学和肿瘤学,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因此,我主要从事跨学科和应用型很强的技术研究,做好生物与工程,学术和工业之间交流的桥梁,这也是我喜欢生物领域的原因。 2. 您认为女性妈妈科学家如何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在科研工作中大放异彩?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根据我自身经历,我认为女性要兼顾家庭和科研工作要做到五点:1)要赢得家庭另一半的支持;2)要有明确的并且务实的职业目标;3)要有严谨的时间管理方法,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片段;4)要比别人更努力并且更自律;5)要创造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 3. 请谈谈您选择投身于科研事业的原因和经历。请问您坚持的动力是什么?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您的选择是什么? 当初去澳大利亚读博士,纯粹是为了出国留学,谈不上喜欢科研。但经过博士阶段的训练,我逐渐明白了做科研的真正意义。对我来说做科研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发现新知识。虽然我知道做科研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我还是渐渐地喜欢上了科研。科研就是爱恨交集,当你尝试了所有可以尝试的实验条件,就是得不出预期的实验结果,这就是恨之所在。但每当实验成功,突然某天收到编辑的邮件告知文章接受发表,或者申请的基金中了,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我坚持科研的动力是享受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还会选择科研。 4. 请您分享一些在研究过程中最艰难和开心的时刻。… LHS师说 · 第五期 | 我走过的升学就业之路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为帮助同学更好的了解专业及做好未来规划,升学&就业组推出师说系列推文,学院的教授们将被特别邀请为同学分享他们曾经走过的升学与就业之路。 白晨 助理教授 计算生物学和计算化学 1. 您为什么最终选择布兰戴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我选择这所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我与该校海兹菲尔德教授有很好的交流,她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我的兴趣十分契合。此外,布兰戴斯大学是一所以犹太人为主的名校,被称为“犹太人的哈佛”,我对犹太文化也比较感兴趣。系里还有其他优秀的教授,并能受到诺奖得主直接授课。对于博士生来说第一考虑的是导师,第二考虑的是学习和生活环境,波士顿地区是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地方,有计划出国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地区。 2. 您为什么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去美国?您的学习经验是? 我在读硕士时才决定出国深造。上海交通大学本硕期间的学习环境对我影响较大,尤其在读硕士时遇到了一些在美国留学的师兄们,他们的经历给了我跳出安逸、探索未知,去感受不同的文化的勇气! 3. 请您分享一些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生活或有趣的事情?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去各个城市感受当地不同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美国面积非常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新英格兰地区到湾区,各个城市的风格都大不相同。不同城市的博物馆也非常吸引人,我比较推荐波士顿精细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此外,还可以去各个国家地理公园充分拥抱大自然。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在万圣节打扮得奇形怪状去当年的猎巫小镇 “Salem”感受各种尖叫和刺激。 4. 您认为学生在申请海外深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申请博士生首要考虑的是导师。导师的水平决定了你能学到什么,导师的风格决定了你的工作压力。导师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潜力,当你达到基本要求后,可以更多的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如果国内有一些科研经历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其次是选择合适自己的生活环境。 5. 您对我们的毕业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审视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摒除驳杂的世俗观念,无愧于自己,无愧于青春。 走科学之路 · 筑健康生命——第八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and Health Sciences, 简称LHS)于2018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是港中大(深圳)继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之后建立的第四所具有从本科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学院。 学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自2019年至今,学院加入了一批优秀教授,下面就由小编带领读者去了解他们的科研背景与兴趣。 刘国珍博士于2021年1月正式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副教授。 喜讯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本科生陈思语同学被哈佛大学博士项目录取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2017级首届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陈思语同学高兴地收到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通知书。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带着满满的祝福,邀请到陈思语同学分享自己的升学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2017级生物信息学专业 本科应届毕业生 1、请问你高中毕业于哪所学校?选择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高中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因为一直都很喜欢生物学,所以选择了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2、可以分享一下你目前收到的录取情况吗? 我一共申请了9个项目,目前已收到自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项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项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硕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书。 3、在申请升学项目时大学和学院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 首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全英语教学的学校,这里的学习氛围让我习惯了英文沟通方式。无论是在写申请材料,或是与教授沟通都非常熟练自然,为我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大学整体办学理念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其次,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的引导方式对我人生的发展规划也有很大帮助。在我感到迷茫且不知道未来如何规划时,教授们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建议。学院提供了优质的科研环境和学习氛围,本科生也有机会到诺贝尔奖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生物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理念独特,让学生们既能运用生物学的背景理解生命科学的问题,又可以运用计算科学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我记得哈佛大学面试中一个教授强调过,拥有这样背景的学生现在十分稀缺。 最后,学院教授学术实力雄厚、关心学生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引导我们开阔学术视野与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道路。 4、对于此次的申请,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呢? 1. 需要提前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探索与尝试,逐渐确定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如果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规划,可以积极地找教授与同学交流。 2. 语言考试(托福、雅思、GRE、GMAT等)可提前准备。其中GRE和GMAT,都有一定难度,即使基础很好的同学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如果开始的太晚,…
喜讯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与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
2021年2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与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实习培养。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601。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深圳、北京两地设有研发中心、产业基地,是中国主要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之一。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升学就业组将继续开拓更多实习机会,为学生职业发展搭建平台。 叶德全院长带队访问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图) 喜讯 || 任若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研究院任若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steroid reductase SRD5A reveals conserved steroid reduction mechanism”的研究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我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韩钰霏同学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任若冰教授为通讯作者。 类固醇5α还原酶SRD5A是类固醇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一种重要还原酶,能够代谢人体一系列重要的类固醇激素。例如:将睾酮转换成与毛囊雄激素受体结合能力更强的双氢睾酮,导致毛囊萎缩坏死,毛母细胞失去活力,造成脂溢性脱发等疾病。该研究解析了SRD5A同源蛋白质2.0埃高分辨率蛋白质晶体结构,展示了还原作用中类固醇底物和辅因子NADPH的结合口袋;并通过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验证,结合计算生物学分析,揭示了SRD5A2与NADPH共同作用催化睾酮生成二氢睾酮的反应机制,验证了SRD5A2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病机理。长远来看,该研究为基于蛋白质结构设计和筛选治疗前列腺疾病和防脱发新药奠定了基础。此外,该结构的解析使用Tencent AI Lab开发的人工智能从头折叠(de novo folding)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tFold,为分子置换提供搜索模型,大幅降低了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难度,这一工作也是tFold首次成功预测新型跨膜蛋白结构并辅助结构解析,是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内的重要突破。 本文通讯作者任若冰教授课题组一直从事与重大脂质代谢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利用X射线晶体学、低温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并结合其他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胆固醇、中性脂质分子的转运、代谢及信号转导。 本文第一作者韩钰霏同学为2019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任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任若冰教授课题组科研助理,并从事研究工作,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理论科学到实验科学的转换、高水平研究工作并发表重要论文。 此外,这项工作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与生化所李振斐教授、华西第二医院邓东教授、腾讯公司王晟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生物医学工程”3+2 项目介绍会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为让同学们了解本硕项目的详细信息,尽早规划升学之路,学院邀请到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合作院校)Lily WU老师为大家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3+2项目。 参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3+2项目的学生可在五年内修得两个学位(在满足双方学校课程要求情况下),即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得学士学位以及在UCI取得硕士学位。参与该项目的学生需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相关课程三年,并在剩余的两年内赴UCI留学深造。在UCI学习的第一年,每位学生需按要求选修UCI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帮学生们达到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毕业的要求,也能够为毕业考核做准备及在将来的研究生项目中取得成功。学生们可参与团队设计项目,开展个人研究,并选修2至3门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有可能满足以后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要求。学生们也会在同一年中为申请相对应的研究生专业做准备。在获得UCI研究生项目录取后,学生们将按照UCI研究生和其专业领域的要求完成相应课程。并在UCI的第二学年末,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UCI授予的硕士学位文凭。 2021年1月19日(周二) 10:30 - 12:00 ZOOM线上直播 https://uci.zoom.us/j/99134333861 Meeting ID: 991 3433 3861 Lily WU博士 萨缪利工程学院学术创新项目主任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升学&就业组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于2019年成立升学&就业组,旨在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信息及相关服务。 目前可申请本硕合作项目: 美国密歇根大学“3.5+1.5”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3+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3+2” 英国华威大学“4+1"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4+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4+1”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4+X” 美国雪城大学信息研究学院“4+X” 学院签订5个实训基地: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湾实验室 深圳市祥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走科学之路 · 筑健康生命——第七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and Health Sciences, 简称LHS)于2018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是港中大(深圳)继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之后建立的第四所具有从本科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学院。 学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自2019至今,学院加入了一批优秀教授,下面就由小编带领读者去了解他们的科研背景与兴趣。 阳洋博士于2021年1月正式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讲师。 学士   沈阳农业大学   博士   浙江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线粒体蛋白稳态、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02. 您的科研经历是怎样的? 科研启蒙最开始的两个画面还历历在目。记得刚进入解剖与组胚教研实验室,第一次直面师兄师姐们对大鼠进行灌注取组织的场景,导致后一天无心进食。第二个场景是开始跟师姐做实验,跟鼠房笼中实验动物打交道,花了好几天克服心理障碍。适应后可以跟它们聊天对话,甚至我们实验室有过在做动物实验前后习惯跟他们说说话,类似医生安抚病人。一直觉得环境非常重要,庆幸实验室氛围很好,能在一个轻松愉快互帮互助的环境中跟大家共同学习成长。硕士期间,先从做师兄师姐课题帮手开始,逐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断跟导师探讨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和训练研究思路以及基本实验技术为后面打下理论和实验基础,较为广泛地学习到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诸多研究方向。博士期间更加关注不同细胞类型和细胞,…
1. Why did you finally choose Heidelberg University for your Ph.D.? After visiting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Europe, I knew that Heidelberg was the one. I was offered a position to work in Prof. Irmgard Sinning laboratory at BZH (Heidelberg University Biochemistry Center). I was immensely impressed by Prof Sinning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mentorship,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cience. I got the opportunity to embark in an exciting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Membrane Structural Biology. I stayed in this field for the reminder of my scientific career. Heidelberg is Germany's oldest university and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universities. Heidelberg University together with EMBL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are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a very high…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and Health Sciences, 简称LHS)于2018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是港中大(深圳)继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之后建立的第四所具有从本科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学院。 学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老师们的付出和努力。自2019至今,学院加入了一批优秀教授,下面就由小编带领读者去了解他们的科研背景与兴趣。 Hajime Hirao Hajime Hirao博士于2020年12月正式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副教授。 学士(京都大学) 硕士(京都大学) 博士(东京大学) 计算化学方法在化学反应和分子相互作用中的开发和应用,尤其是与酶催化、药物设计、生物无机化学、合成催化剂和多孔材料有关的方法。 01. What is your learning experience? I learned chemistry at the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of Kyoto University, admiring Prof. Kenichi Fukui (1981 Nobel Laureate), who was a renowned theoretical chemist and had previously studied and taught in the same department. I later obtained my PhD degree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of working for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Novartis). There I had the privilege of working with experimentalists (chemists, biologists, and pharmacologists) and learning a lot about how…
受疫情影响,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主办的“走进书院 · 生物科普系列讲座”在“云端”举办并取得成功。共吸引了200多位学生、家长和教职人员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共邀请到五位来自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讲座嘉宾:竺立哲(助理教授)、杜洋(助理教授)、王攀(助理教授)、任若冰(助理教授)和胡红丽(助理教授),共同为参与者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4月20日 生物科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咨询会 为了建设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学院邀请到了7位国内知名专家,以线上形式共话生物科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 6月5 & 17日 学院&专业线上宣讲会 学院精心准备了两场(中文&英文)“学院&专业线上宣讲会”。院长叶德全(校长讲座教授)、副院长&协理副校长朱宝亭(校长讲座教授)、副院长(教学)&生物信息学专业负责人黄宪达(校长讲座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负责人李宗夷副教授和孙正隆助理教授(理工学院)、柳正科研副教授、任若冰助理教授、竺立哲助理教授、徐岩研究助理教授、陈吉航博士及我院两位优秀学生代表为您详细介绍学院、科研、三个诺奖研究院、教学实验室、学院升学与就业及学生体会与分享,吸引到100多组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就专业选择的话题,为对我院专业有兴趣的学生及家长答疑解惑。 8月22日 圆桌论坛&你问我答…
When I was a student in Hokkaido University, I had run into a couple of text books about oncogenes, edited by Professor Toyoshima Kumao, a renowned oncologist who was a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Adult Diseases and a research Director at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Osaka University. I became fascinated by cancer research through his books, and thus contacted Prof. Toyoshima, with a short essay on why I wanted to study cancer biology under his supervision. I got an admission to PhD program and started exploring my curiosity on cancer. 1. 请问您为什么选择日本大阪大学就读博士学位呢? 我在北海道大学读书时,读过由著名肿瘤学家、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生院主任及成人疾病中心主任Toyoshima Kumao教授出版的关于致癌基因类书籍。通过他的书籍,我对癌症研究十分着迷,因此写了一篇简短的论文并联系了Toyoshima Kumao教授,介绍了我为什么想在他的课题组学习癌症生物学。最后,我十分荣幸地被大阪大学录取,并开始探索癌症领域。 喜讯 | 胡红丽教授获得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
2020中国新锐科技论坛于12月19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圆满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国家需求与个人道路:青年学者的研究规划”,论坛共评选出32位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胡红丽教授在本次评选中获得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 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及功能、药物筛选。 胡红丽教授2019年6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作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领导G蛋白偶联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胡教授主要从事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膜蛋白结构研究,与 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和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开展多项合作研究,在A、B、C类几种重要的GPCRs的结构研究均有重大突破,其中七篇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杂志上,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引用688次。 此评选自2015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宣传杰出青年学者,激励学术界同仁奋进前行。“植根学术土壤,托起未来之星”,经过社会各界人士提名、大众评选及专家评议。中国新锐科技论坛科技人物评选的主旨,在于宣传中国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学者,展示其亮丽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并激励广大青年学者学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