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状元伦文叙


广州越秀区有个状元微型博物馆,地方不大,门口挂着的对联口气却不小:“文章四海无双士,翰苑中原第一家”。这里的“四海无双士”与“中原第一家”,指的就是明代状元伦文叙与他的“一门四进士”之家。
伦文叙,广东南海县黎涌(今佛山市黎涌村)人,明朝弘治十二年间,连中会、殿试第一,是广东历史上第四位状元。在广东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不少他的趣闻轶事,这些轶闻为后人塑造出了一个好“盏鬼”(意为“机智生动”)的状元形象。
民间认为,头越大的人越聪明。据伦文叙的同僚为他撰写的墓志铭记载,伦文叙“生有异象,头颅围可二尺”。当然,这传闻可能有些夸张。要知道,明代的“二尺”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得有六十多厘米,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婴儿三十几厘米的头围。不过,伦文叙幼时可能确实头大,曾被人戏称为“大头仔”。
伦文叙素有急智,擅对对联,至今仍有不少佳话传下。据说十岁的时候,他在一间寺庙偶遇了两广总督。总督听说他是“神童”,就出了一个上联“三尊宝佛,坐鳌、坐象、坐莲花”要来考考他。谁知伦文叙很快就对出了下联“一介寒儒,攀龙、攀凤、攀丹桂”。博得总督赞不绝口,听说他家贫失学,还资助了一笔银两供他上学。
伦文叙因家贫7岁就开始出来卖菜。当地一家粥铺老板怜他有才,每天都买他一担菜,再送他一碗粥吃。伦文叙千恩万谢,从此,每天都能吃上不同口味的粥,有时是猪肉丸粥,有时是猪粉肠粥,有时是猪肝粥。多年后,伦文叙高中状元,衣锦还乡时特意前往粥店看望,并请老店主再煮一碗粥吃。于是,老店主煮了一碗猪肉丸、猪肠、猪肝混合的生滚粥端给了新科状元。伦文叙吃完后,觉得有滋有味,就给这碗粥取名为“状元及第粥”。从此,“状元及第粥”在广州流传开来,成为当地一道有名的美食。
伦文叙32岁中状元,至47岁病逝,短短15载的官宦生涯其实并不十分精彩,最高也不过是从五品官。这与他与世无争的个性有关。《广东通志》评价他是“天性温醇,德器和粹,望之知为君子,居学以书史为长,手不释卷。”
为何这样一位“与世无争”的状元在民间却有着如此高的地位呢?这与伦文叙一手缔造的“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的传奇有关。他教子有方,三个儿子后来都中了进士,伦家由此成为了广州府的世家望族。皇帝御赐谕旨曰“中原第一家”。此牌坊立在黎涌村村头,供后人敬仰。广州也先后建了状元坊、三元坊、兄弟进士坊等七座牌坊。人们又把伦宅称为“福地”,附近一带称为福地巷。
在古代,平常人家出一个进士都难,何况伦家出了四个进士。明代广东进士数量排在全国倒数,但是广东士子取得的会元数量却排到了全国第四(4人),其中伦家就占了一半(伦文叙与次子伦以训)。可见,伦家在科举上取得的成就之难得。这就不难理解,伦文叙以及伦家在广东民间的声望如此之高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伦文叙给苏轼的画《百鸟归巢》配的诗:
天生一只专又一只,三四五六属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一只又一只”加起来就是2只,“三四”相乘得12,“五六”相乘得30,“七八”相乘得56。把2、12、30、56加起来,总数恰好为100,与画题相合,可见诗人的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