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
twitter line
研究生: 楊淑晴
研究生(外文): Yang shu-ching
論文名稱: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研究-以畢業音樂會的曲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ethnic styles of Chinese songs and Bel canto-An example of song recital
指導教授: 陳志明 陳志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 音樂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民族唱法 美聲唱法 唱法技巧 作品詮釋
外文關鍵詞: Chinese ethnic songs Bel canto Skills of singing Interpretation of work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 被引用: 6
  • 點閱 點閱:1098
  • 評分 評分:
  • 下載 下載:16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 書目收藏:2
本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中國民族唱法與西洋美聲唱法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方法。第二章探討中國民族唱法與西洋美聲唱法的時代背景關係,並比較中、西唱法的差異性。第三章說明中、西唱法技巧的比較與結合。第四章為畢業音樂會其中四首聲樂作品的分析與詮釋。第五章為結論,說明筆者在研究所所學與演唱後所獲之心得。
This thesis contain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explicates the study motive and purpose, range and method of the Chinese ethnic songs and Bel canto.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ethnic songs and Bel canto.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s the comparis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kills of the Chinese ethnic songs and Bel canto.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four vocal songs from the graduation concert.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illustrates the writer’s thoughts after studying from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the performance.
目 錄
摘 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二章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時代背景關係………………………4
第一節 中國民族唱法的歷史背景……………………………… 5
第二節 西洋美聲唱法的歷史背景……………………………… 7
第三節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差異性比較..………………… 9
第四節 美聲唱法對中國民族唱法的影響………….….…..…12
第三章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技巧的比較…………..…….…..……14
第一節 歌唱呼吸的比較 ………………………………..….… 15
第二節 歌唱發聲的比較 ………………………………..….… 17
第三節 歌唱共鳴的比較 ………………………………....…… 21
第四節 歌唱咬(吐)字的比較…………………………...……… 24
第五節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28
第四章 畢業音樂會中四首聲樂作品詮釋 ……………………..… 30
第一節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31
第二節 火把節的歡樂 ………………………………..…….… 44
第三節 Das Veilchen(紫羅蘭) K.476 ………………..…….… 53
第四節 Volta la terrea fronte alle stelle(當黑色的
臉仰望繁星時) ……………………………….………...68
第五節 結語……….. ……………………………………..….… 80
第五章 結論 ……………………………………………..………...… 82
參考文獻 ………………………………………….….………………… 83
參考文獻

一、工具書
王沛綸編。《音樂字典》。第二十版。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年。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第十二版。台北:大陸書店,1997年。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The Grove Music Online,” London, 2001.

二、專書
白秉權。《民族歌唱方法研究》。陝西: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
任蓉。《美聲法與藝術的歌唱》。台北:樂韻出版社,1995年。
吳榮桂。《頭聲唱法解析》。台北:樂韻出版社,2002年。
Roland Vernon。《進入作曲家的世界─威爾第》。呂懿德譯。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邵義強。《歌劇對白解說2》。台北:樂韻出版社,1986年。
邵義強。《200世界名歌劇─8》。台北:天同出版社,1988年。
周貽白。《戲曲演唱論著輯釋》。第三版。中國戲曲出版社,1983年。
林桃英。《人聲樂器的製造過程及其運用之研究》。台北:名揚出版社,1984年。
音樂之友社。《名曲解說珍藏版13─莫札特1》。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2000年。
音樂之友社。《名曲解說珍藏版14─莫札特2》。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2000年。
席慕德譯。《舒伯特三大聯篇歌曲》(Schubert’s song cycles)。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年。
孫清吉。《自然的歌唱法》。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年。
淺里 公三等。《古典名曲欣賞導聆7─歌劇》。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1997年。
淺里 公三等。《古典名曲欣賞導聆8─聲樂曲》。林勝儀譯。台北:美樂出版社,1997年。
張弦等。《西洋歌劇名作解說(上)》。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3年。
Jerome Hines。《聲樂家談歌唱奧秘》(Great singers on great singing)。連理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年。
Joyce Bourne。《歌劇人物的故事》(Who’s Who in Opera;A Guide to Opera Characters)。張馨濤譯。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
梁友梅。《歌唱發聲與釷字》。再版。台北:天同出版社,1978年。
陳石嗣芬。《歷代名作曲家介紹》。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台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年。
赫洛德‧荀伯格(Harold C. Schonberg)。《歌劇、歌曲、華爾滋》(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陳琳琳譯。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毆南李莉。《歌劇經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大巍、夏美君。《聲樂藝術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Aksel Schiötz。《歌唱家的藝術》(The singer and his art)。鄭秀玲譯。台北:天同出版社,1972年。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第十四版。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年。
酆子玲。《歌唱語音訓練》。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

三、論文集
趙琴。〈近現代台灣聲樂藝術的發展及創作、演唱的風格探索〉。《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陳郁秀編。台北:白鷺鷺出版社,1997年。

四、學位論文
吳萍康。〈從成明的演唱藝術探討美聲唱法與民族風格在中國歌曲
演唱中的兼融〉。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林孟君。〈黃自藝術歌曲「思鄉」詮釋報告—結合美聲唱法與中國傳統唱法於中文藝術歌曲之詮釋〉。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陳麗如。〈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剖析陝北民歌《蘭花花》〉。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張上民。〈屈文中藝術歌曲—李白詩組歌三首《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春思》、《行路難》〉。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7月。

五、中文期刊
方露娜。〈論歌唱發聲的線條〉。《蘇州大學學報(工學版)》。第6期。2001年。頁114-116。
石險峰。〈淺論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之共性與個性〉。《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2004年。頁150-151。
朱豔彬。〈論歌唱中呼吸〉。《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 2002年。頁148-149。
何紹維、王德方。〈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要義分析〉。《音樂探索》。第1期。1995年。頁64-66。
李艷雙。〈試述義大利美聲唱法的發音特點〉。《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6年。頁29-32。
李景堯。〈夕陽放歌——尚德義教授在音樂創作上的新成就〉。《吉林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1年)。頁49-56。
周傳明。〈淺析中國民族歌劇的題材和音樂藝術特點〉。《天津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頁44-48。
周為民。〈對”五四”時期以來,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回顧與思考〉。《樂府新聲》。第3期。1999年。頁22-28。
姚和順。〈揭開聲樂學習的奧秘─「歌唱咬字構音」之探討〉。《臺北師院學報》。第7期。1994年。頁591-634。
姚和順。〈如何塑造「美聲」--談發音的方法與聲音保健〉。《師友月刊》。1991年9 月。頁11-16。
夏美君。〈民族民間唱法與美聲唱法之比較(一)〉。《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6年。頁47-50。
夏美君。〈民族民間唱法與美聲唱法之比較(三)〉。《鹽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4年。頁68-70接29。
夏美君。〈民族民間唱法與美聲斥法之比較(四)--歌唱吐字、咬字技術的比較〉。《鹽城師範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年。頁51-53。
袁東艷。〈從同歌異唱的分析兼論中國民族聲樂的模式構建〉。《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2002年。頁106-111。
張承軍。〈中國唱法的追求〉。《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頁113-116。
張向俠。〈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腔女高音歌曲──《火把節的歡樂》。《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2001年。頁28-29。
許瀟尹。〈民族民間唱法和美聲唱法歌唱技術的比較〉。《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1年。頁118-121。
欽蘇濰。〈論民族聲樂的演唱技巧及其教學〉。《濰坊學院學報》。第1期。 2002年。頁98 -100。
葛曉楓。〈馬可的創作生涯及其藝術成就〉。《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1年。頁39-42。
鄒淑珍。〈淺談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甘肅高師學報》。第3期。2004年。頁107-108。
趙琴。〈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的新歌曲創作〉。《音樂月刊》。第178期。1997年。頁109-111。
鄭錦揚。〈中國當代歌劇音樂發展的四個階段〉。《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2001年)。頁59-60。
蘇榮玉。〈歌唱中的咬字與吐字〉。《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期。2002年。頁50-52。


六、樂譜
席慕德編選‧譯詞。《德文藝術歌曲精選1》。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年。
郭祥義編。《中國民族聲樂教材(上)》。吉林音像出版社。2000年。

七、網路資料
www.china-artists.com/html/jls.htm(2005/4/10)
www.wenyi.com/art/music/mingjia/mj8.htm - 7k(2005/4/20)
www.zhongguoxijuchang.com/xijumingju/xjmj1xiaoerheijiehun.htm(200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