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喝醉的便当  ·  小众 - ·  8 月前    · 
喝醉的便当  ·  李大卫(韩国男演员)·  10 月前    · 
光明磊落的书签  ·  番名:圣华女学院__bilibili·  46 分钟前    · 
听话的猴子  ·  焦点图片_南宁纪检监察网·  2 小时前    · 

各镇(街),开发区(区)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南沙区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口岸办反映。


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8月13日


广州市南沙区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关键时期,依据《广州市南沙区、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南沙区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规划,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围绕大改革、大开放,提升发展质量的规划方向,推动“十四五”时期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全面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格局,为南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重要支撑,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成效

基础设施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截至2020年底,南沙港区各类泊位共218个,其中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邮轮码头泊位2个,滚装码头泊位5个,比2015年总泊位增加108个。货物、集装箱、商品车、旅客设计年通过能力分别为2.2亿吨、1820万TEU、180万辆、345万人次,分别比2015年新增0.5亿吨、900万TEU、117万辆、75万人次,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9.4%、97.8%、186%、27.8%,新增旅客设计年通过能力75万人次,形成以南沙港区作业区为主,沙仔岛作业区为辅,小虎、芦湾作业区互为功能补充,拥有中国南部最具规模的集装箱、汽车、邮轮和通用码头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化综合性港区。建成保税物流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为2015年的2.8倍,冷链柜吞吐量由5万TEU增加到18.7万TEU,年均增长7%。扎实推进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口结构及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港口公共基础设施适用能力显著提升。

航运网络纵深推进。截至2020年共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143条,其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22条,分别比2015年增长62.5%、96.8%,“十三五”期间美东航线和韩国航线实现零突破,重点开辟东南亚、中东、非洲以及澳新航线,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先后与全球52个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中国香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邮轮航线9条,目的地12个,开辟“中亚—广州—东南亚”海铁联运货运通道,设立6个海外办事处,开通辐射泛珠三角主要地区的11条海铁联运班列,世界前21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全部进驻南沙港区。建设大湾区机场海陆空联运项目,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港口客货吞吐量优势凸显。2020年南沙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滚装吞吐量分别为3.43亿吨、1722万TEU、 116.2万辆,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7%、7%、26.6%,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港吞吐量比重由2016年的67.5%上升至72.56%,单一港区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位,2020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五位、货物吞吐量全球第四位,水上运输货运周转量达2.1万亿吨公里,稳居全国第二,2016-2019年南沙运营出入境邮轮409航次,累计接待出入境旅客165万人次,其中2019年邮轮靠泊93航次,进出港旅客44.19万人次,2020年停航。邮轮出入境旅客规模稳居全国第三。

以内循环为主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2020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占南沙港区总吞吐量的61%,从2015年的719万TEU增加至1045.95万TEU,年均增长9%,开通“穿梭巴士”集装箱驳船支线69条(其中外贸支线45条、内贸支线24条),比2015年增长35.3%,国内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湾区一港通”项目正式启动,与泛珠三角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区建立了货物运输内循环格局,穿梭巴士航线通达珠三角及广西、海南等地,疏港铁路通车途经泛珠三角及广东省内陆地区主要城市,建立了36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是2015年的2倍。实现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汽车滚装运输对沿海港口、滚装港口的全覆盖,成为北粮南运、北钢南运的大通道。

商贸物流功能不断提升。2020年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2265.36亿元,为2015年的1.4倍,其中进口数额1019.24亿元,为2015年的2倍。广钻交易中心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保税展示交易业务1167宗,南沙钻石进出口货值3165.11万元,建成粮食储备加工中心二期总仓容201.15万吨,工程塑料进出口货量82万吨,年均增长22%,南沙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工程塑料集散地,粤港跨境货栈模式进口货物756票,货值1.69亿元,为企业节省一半的物流时间。

新兴业态展现新风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B2B、B2B2C、B2C和旅游购物出口模式,2020年南沙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货值为188.2亿元,比2015年增长10倍,保税物流进出口货值559.1亿元,平均增速7%。中欧班列运营以来累计出口额4746万欧元,平行进口汽车实现整车进口到港量6026辆,持续四年南沙位列国内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全国首单二手车出口业务于南沙启航,南沙进驻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16家,160家企业集聚,21家国际知名汽车品牌进驻。南沙综合保税区获批,着力推广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中心,全国首创“保税+会展”模式,全球首个开放性的数字化服务贸易平台落户南沙。中转集拼业务规模化发展,国际分拨中心落地,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的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试点建设广州航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以及南沙全球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建成76万平方米的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建成船舶交易服务网点15个,2020年完成船舶交易867艘次、交易额30.1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50.8%、53.57%,“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船舶交易3792艘次,交易额148.46亿元,累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5%、36.6%,2020年完成船舶租赁16艘次(“十三五”时期累计80艘次),新增全国首笔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境外租赁特种船舶交易业务,新增首单船舶租赁资产跨境保理业务。截至2020年11月底,广州航运交易所创新发布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航运发展指数234期,创新境外海工船交易,航运e平台航运金融风控产品上线,2家航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广东南沙”获批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首例国际登记船舶“南沙陆拾捌号”登记落地,10艘中资方便旗船获得广东海事局签发的船舶所有权证书和国籍证书。南沙拥有航运总部企业18家,国际海员1万余名,累计落户航运物流企业9927家,为2015年的9.3倍。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员中心、国际海员外派基地、自贸区船员适任评估示范中心、全国首家省级航运专业人才市场以及世界帆船组织亚洲分会落户南沙,多个帆船赛事落地南沙,举办“一带一路”国家竹博汇、粤港澳大湾区名家书画展、海上丝路国际文化体育时尚周、丝路非遗时尚大赏、国际邮轮旅游文化节等文旅活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自贸区制度创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港口降本增效,完善港口口岸24小时通关,推出了36项首创性口岸通关创新成果,累计形成180余项口岸通关改革创新成果,累计获批一类对外开放水运口岸13个。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创新经验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制定实施全省首个航运物流对外开放清单,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开展实单运营,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承诺时限,精简申请材料,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实施法治营商环境改革,构建更为便利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商事争议机制,完善港澳籍海事专家陪审制度、海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完善涉外海事案件服务机制,挂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创新跨境电商智能仲裁制度,海事司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南沙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三年总体排名全国前三,“投资便利化”指标全国第一,“贸易便利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指标全国第二,南沙口岸营商环境全球模拟排名第45名。

专栏 1 “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目标值

2020 年完成值

指标属性

基础设施

1

新增深水泊位

8

8

预期性

2

新增设计通过能力

亿吨

0.5

0.5

预期性

3

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

万TEU

1220

1820

预期性

4

滚装设计通过能力

万辆

63

180

预期性

5

集装箱驳船支线

51

69

预期性

6

开设五定班列

5

5

预期性

7

国际班轮航线

48

122

预期性

吞吐量

8

货物吞吐量

亿吨

3.24

3.43

预期性

9

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

1800

1722

预期性

10

滚装吞吐量

万辆

100

116.2

预期性

商贸物流

11

保税区进出口货值年增长率

%

10%

10%

预期性

高端服务

12

总部企业

6

18

预期性

13

船舶登记数量

>0

11

预期性

南沙区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全面提级,竞争力稳步提升,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回顾四年来发展历程,南沙港口和航运物流产业发展持续突出区位优势,坚持以质取胜;秉持蓝色为魂,凸显向海图强;坚持以港为本,倾力改善物流;聚力口岸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产贸提级,服务全区大局,在国家、省、市战略大局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同时,一些突出和深层次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为:

集装箱、滚装码头设计通过能力与发展预期相比存在较大缺口,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总体处于适度超前状态,港口建设投资规模连续下滑,港口开发面临新增围填海制约,中部挖入式港池深水岸线受土地资源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国际航线尤其是欧美航线密度小,出海航道通航能力有待提高,龙穴岛陆上交通设施尚待完善,物流仓储及配套体系尚待改进,信息孤岛有待打破,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合理,尚未发挥对贸易的带动作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以及航运法律等高端航运要素对南沙的经济贡献度和支撑度还处于较低水平,重大改革创新推进难度较大,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时期,是我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冲刺阶段,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重大机遇。 一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国、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不断推进,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大都市全面建设,南沙区“三区一中心”战略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航运要素在南沙集聚,提升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辐射作用,推动南沙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设立,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双城建设及双城联动的持续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为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释放新红利。 三是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潮涌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向航运业领域渗透,全球创新和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限硫新规加速港口运营向管理智能化、绿色化、物流供应链协同化、业态创新开放化方向发展,为南沙构建开放协同的港口生态、高效安全的智能码头以及透明可视的智能管理体系,推动港口生产与物流服务功能高质量升级。

—— 风险挑战。 一是 国际形势复杂性上升,世界港口发展格局加速演变,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港口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英国脱欧进程、中美贸易摩擦、能源价格波动等一系列宏观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是 国内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区域经济争夺新要素,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市场消费者对于航运物流时效性的要求逐渐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更多的港口与航运物流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三是 产业升级压力。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变,传统航运业转型拓宽自身经营领域,涉足咨询、保险、金融等更具增值性的服务,提供更完善的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港口核心竞争力,强化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级。

综合判断,深刻认识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切实把握国际国内重大机遇及风险挑战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全面认识南沙港航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从总体来看,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南沙港航物流优势,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建设为导向,推动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在中央顶层设计下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严守政治纪律,时时事事处处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深刻认识南沙港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着力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动南沙港航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南沙担当和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港口与航运发展新模式,提升南沙全国、全球影响力。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以设施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多式联运体系,做大做强贸易、航运引领、协同发展,奠定航运物流产业对南沙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及先导性作用,着力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以航促贸,加快促进新型化国际贸易枢纽建设,以湾区港口与航运物流协同增强发展动力,以智慧化、绿色化引领发展方向,改善营商服务环境,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系统完善、服务高效、区域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的集高端航运物流和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为一体的港口与航运物流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实现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发展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可靠保障,在新征途上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港航生产服务人民,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进和围绕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新发展阶段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航运物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更高水平开放倒逼更深层次改革,在自贸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政策引领下不断推动新发展理念,集大成,谋长远。

—— 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依托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南沙综合保税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优,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对接RCEP,抓好重大制度创新,大胆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全面构筑创新型港口与航运发展新模式,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功能。

—— 坚持港航发展引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亚洲货物中转枢纽,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着力推动国际航运要素集聚、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空间集中、高端引领、功能融合发展,推动航运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航运枢纽和高标准综合保税区。

第三节 发展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南沙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奋力开创“三区一中心”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建设要求,将对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业“十四五”时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将高质量建设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际大港、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核心承载区,发挥航运物流业对南沙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作用,对南沙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更全面的战略支撑,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做出新的贡献,为新型国际枢纽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质量和品质,为区域协同发展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着力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筑牢安全绿色发展底线。

“十四五”将从增量扩能转向优化存量,港口建设强度将下降,以功能拓展为主,吞吐量需求中速增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线,大力发展航运物流,推动货运来源结构平稳调整,内河水运建设进入关键期,以航运服务多样化、高端化、科技创新为转型新动力,加快提升南沙港航高水平门户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着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四节 发展目标与指标设置

一、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面对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目标,对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港口与航运物流高质量发展体系,港口与航运物流业位居世界前列,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和智能化安全监管,使各项优势在综合交通运输中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港口群提供有力支撑。预期2035年南沙集装箱吞吐量达3050万TEU,货物吞吐量达5.4亿吨,全面实现海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者。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大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航运物流领域的比重,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海运大区向海运强区迈进,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保障充分,航运服务高效,物流业高端,平安绿色,国际影响力强,营商环境优,创新能力强,区域深度融合的国际航运枢纽,适应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和国际贸易枢纽的需要。

结合“十四五”时期发展新趋势新要求,考虑建议对南沙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 南沙港区能级国际领先。加快南沙港区码头、航道及锚地建设,夯实国际航运枢纽港,优化码头结构和布局,形成以南沙为核心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与全球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全面提升、国际领先。

—— 航运物流迈上新台阶。加快培育与生产制造、货物贸易规模相适应的骨干海运企业及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完善航运物流保障及仓储配套建设,加快物流园施工建设,加强国际航空、海运、中欧班列等国际干线物流通道以及物流园、供应链企业集聚区统筹布局和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物流园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专业化物流网络。

—— 国际贸易枢纽新型化。以全球质量溯源中心、国际分拨中心和全球报关服务系统为抓手,建设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提升南沙综合保税区功能布局,做大做强专业物流,稳步发展新兴贸易业态,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综合型汽车进出口枢纽港,打造全国领先的跨境电商示范基地,争取获批国际塑料交易中心。集聚一批外贸新平台新业态,培育进口分拨、出口集拼的进出口贸易生态圈,加快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 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新突破。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船舶租赁,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优化港口旅游文化产业,推进保税油供应服务,加快完善海事服务市场,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推动航运产业链全球布局,供应链节点与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加速融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强化国际枢纽服务功能,实现全球航运资源高效配置,提升资源调配权、定价权及集散权,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及全球市场的控制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 营商环境一流化。优化口岸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口岸监管制度创新,推动重点口岸开放,拓展完善“单一窗口”关区特色应用,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南沙特色业务对接,推动“智慧海关”建设,继续推动“线上海关”建设,建设南沙智能化、可视化、多维化的口岸监管通关系统,加强引航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引航国际化服务水平,筑牢检验检疫安全防线。

—— 政策制度创新系统化。积极探索建设特殊综合保税区,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新,深入对接RCEP,以更高水平倒逼更深层次改革,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开展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收及监管政策试点,推动实施启运港退税、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及国际航运保险免税等优惠政策,纵深推进航运政策创新,将自贸片区建设成为制度创新高地和策源地。

三、指标设置

指标设置需体现规划实施的延续性,结合未来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剔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指标,强调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淡化增长速度,我区港口与航运物流“十四五”时期规划指标新设为2类7个具体指标。

专栏 2 “十四五”时期港口与航运物流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年完成值

2025 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基础设施

1

深水泊位

16

22-24

预期性

2

滚装泊位

5

7

预期性

3

集装箱驳船支线

69

80

预期性

4

国际班轮航线

122

150

预期性

吞吐量

5

货物吞吐量

亿吨

3.43

4.2

预期性

6

集装箱吞吐量

万TEU

1722

2200

预期性

7

滚装吞吐量

万辆

116.2

150

预期性

四、产业布局目标

空间布局按照促进产业集聚、培植产业生态、拓展发展空间的目标,放大资源优势,集成发展,着力构建突出区位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引领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1.png

1 港口与航运物流产业布局图

沙仔岛港口—临港地区。打造国内最大滚装码头集群,发展件杂货运输,形成以临港展贸、保税仓储、汽车检测功能为核心的全国最大的汽车物流枢纽。小虎作业区—后方用地。推动小虎作业区成品油及液体化工运输功能,打造小虎岛物流中心,建设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保税油供应基地。芦湾作业区—后方用地。发展件杂货、邮轮、游艇及客轮运输,改造南伟码头、东发码头,提供海事服务及海员培训,重点打造邮轮综合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经济中心。南沙湾综合服务区。南部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法律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北部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会客厅和海洋文体休闲区域,发展水上旅游、客滚运输、直升机客运,形成高端航运商务聚集区。沿龙穴水道。打造江海联运港区,对接东莞、中山、顺德、佛山、番禺,构建珠三角航运物流协作发展大通道。灵山岛—横沥岛。打造现代航运服务综合区,构建航运总部与供应链总部经济,发展海事服务。龙穴岛。打造集装箱运输核心功能,粮食、散杂货运输为辅,依托综合保税区,布局国际物流中心、码头后方仓储及物流园区、海铁联运区,大力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贸易及大宗商品交易。万顷沙。依托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大力发展加工、仓储及保税物流服务。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一、 推进码头泊位建设

推动开展南沙港区一期、二期、三期自动化堆场改造,建成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及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推进建设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广州LNG应急调峰站配套码头工程,开展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南沙国际邮轮码头二期前期研究。

二、 持续优化港口功能

推动建设分工合理、功能明确的港口发展格局,形成以集装箱、滚装汽车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加快以龙穴岛集装箱运输为主,粮食、散杂货运输为辅的港口建设,打造沙仔岛商品汽车滚装及件杂货运输功能,推动小虎作业区成品油及液体化工运输基地建设,推进芦湾作业区件杂货、邮轮、游艇功能建设。

三、 提升保障体系及通航适用能力

完善码头污水设备设施,支持码头应急保障建设,开辟危险品查验场地,优化提升龙穴岛交通组织能力,加快龙穴岛规划港口深水岸线开发利用,推进中部挖入式港池内岸线开发,完善陆上交通设施,积极寻求支持新增围填海建设,增加修洗箱和拖车综合服务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规划和建设,统筹规划配套仓库建设,推进建设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配合推进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启动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启动广州港小船专用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南沙港区公共锚地及LNG应急锚地研究,争取建设大型船舶应急锚地。

四、 扩大班轮航线覆盖面

大力拓展国内班轮干线,深耕湾区西岸腹地,重点推进以广州港为枢纽的粤桂、粤湘赣、粤黔滇川渝海铁集装箱班列,巩固内贸集装箱核心枢纽港地位。丰富南沙港区航线布局,进一步开拓国际班轮航线,重点开辟“一带一路”航线,巩固非洲、东南亚、地中海航线优势,拓展澳洲、欧美航线,提高航班密度,积极争取在南沙港区设立固定外贸滚装、干散货运输班轮航线,将南沙打造成湾区珠江西岸外贸集装箱进出口首选港,构建西欧大通道,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海铁联运国际集装箱班列品牌,优化东南亚、日韩为主的近海邮轮航线,不断开辟覆盖环太平洋区域等地区的远洋邮轮航线。支持广州南沙邮轮母港拓展始发航线和国际挂靠航线。

五、 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

优化港口公路运输网络,重点强化重要港口与高速公路网络对接,改善南沙港口与公路交通微循环,推动红莲大桥、灵新大道扩建、中船中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规划狮子洋跨江通道、西部快速通道,加快南沙铁路支网建设,推进“粤新欧”国际货物快运班列,将南沙建设成以南沙枢纽为核心,与国家铁路“八纵八横”网络全面对接,珠江东西两岸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集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辐射全国的铁路枢纽。

六、 打造高效融合的多式联运体系

构建以南沙港区为核心的泛珠三角区域、珠江-西江江海联运体系,加大拓展以北部湾、海南等为重点的沿海集装箱驳船运输服务,打造南沙港区驳运中心和内贸中转中心,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强化穿梭巴士驳船快线覆盖西江、北江核心内河码头运输服务网络,推动支线驳船网络航线共享,实现内河集装箱航线常态化运作。加快海铁联运枢纽、南沙港铁路及配套站场建设,力争粮食及通用码头铁路专用线加快动工,与南沙港铁路接轨,构建南沙港区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的铁水联运通道。设立重点货源城市内陆“无水港”,推动内陆港及办事处与内陆地区货源对接,物流通道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与中国香港机场海空联运通道,探索建立货邮海空联运通道,逐步推进发展海空联运中转业务。争取国家多式联运试点工程,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第二节 大力推进物流建设,提升物流产业领先地位

一、 吸引物流企业集聚

制定引入物流、供应链企业落户南沙计划,加快培育与生产制造、货物贸易规模相适应的骨干海运企业及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南沙。大力发展高端仓储物流、电商物流、快递业、冷链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8大物流业态,开展增值加工、 物资配送、分拣、国际中转、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物流产业和远洋运输业。重点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出口企业,实现国内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基于溯源体系管理的监管模式,促进贸易模式向全球贸易配给服务转变,支持物流业信息化和高标准化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自动仓储、无人配送、服务共享、平台物流建设,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引导港口、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存量设施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二、 加快智能仓库及物流园建设

以龙穴岛为重点,加快智能仓库、保税仓库等物流仓储建设,推动大宗商品保税交割仓库的发展,打造出口型、进口型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加快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施工建设,推进中远海运港口供应链基地、马士基华南国际物流分拨及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南沙RCEP物流中心建设。推进港口区与物流区跨线桥的建设,优化南沙综合保税区运输效率,提升国际分拨中心能级。加强国际航空、海运、中欧班列等国际干线物流通道以及物流园、供应链企业集聚区统筹布局和协同联动,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统筹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用地用海安排。支持大型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支持南沙港区、供应链企业集聚区、物流园等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三、 打造航运物流总部经济

制定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物流企业区域总部计划,以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示范功能区为引领,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鼓励组建航运物流产业联盟。制定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本土物流企业创建物流服务品牌。

四、 促进业务流程融合协同

推动航运物流企业具备覆盖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供应链服务能力,引领航运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制造企业密切合作,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加快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引导航运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航运物流企业研发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自动化包装设备、无人驾驶车辆和冷链物流等技术装备。鼓励航运物流和制造业企业、港口整合资源或合资公司发展集约化、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加快向综合物流营运商转型升级。鼓励航运物流企业联合有实力的制造和贸易企业整合利用海外国际货代、清关通关和投资网络等资源,提升企业全供应链服务能力,统筹推进统一市场,交通物流、商贸流通、信用体系、金融支持相互融合。

五、 加快重点物流基建

在冷链物流方面加快区块链、射频识别、冷链空调、冷藏车辆、温湿度传感器等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鼓励航运物流企业依法取得冷链物流仓储和流通资质,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全流程、可追溯、高时效的冷链医药物流网络。在汽车物流方面,支持航运物流企业通过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共享仓配中心等方式增强专业入厂物流全环节服务能力,逐步扩展预组装服务范围,探索上下游延伸服务。在消费品行业,鼓励航运企业在电商销售和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集约化仓储分拨处理设施,提供高效的仓配一体化服务,通过消费数据为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和销售提供支撑。

六、 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服务

探索综合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增强供应链综合服务引领能力,凸显南沙全球价值链引领作用,优化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环节,构建垂直细分供应链平台,推动各行业供应链提效,企业内部物流及供应链能力外部化,吸引供应链总部集聚,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统筹做好供应链企业集聚区等场地设施。

第三节 完善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国际新型贸易枢纽

一、 完善综合保税区建设

完善南沙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积极探索综合保税区新型监管模式,加快推进功能培育、产业集聚、设施提升、制度创新,建设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五大中心。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区内全面落地,推动更多标志性的开放创新措施先行先试,与自由贸易园(港)区及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协定相关通行规则相衔接,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的最佳实践区,成为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二、 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全面提升进口贸易业务规模,激发进口贸易创新活力,优化进口结构,推动重大平台建设,继续打造国际分拨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建设大宗商品国际分拨枢纽,培育新型进口商品消费模式,打造高标准的进口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进口服务水平,最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三、 拓展新型贸易功能

探索现代易货贸易、离岸贸易、离岸转口贸易、对外文化贸易新业态模式,开展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探索适应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和监管模式,加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跨境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实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四、 做大做强专业物流

打造冷链物流“母港”。布局建设具备国际中转、加工存储、分拨集散、保税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中心,抓紧推进南沙港区国际物流中心冷库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南沙流通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冷链物流供应链与电子交易平台。继续推进药品冷链物流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保税展示、国际贸易及转加工贸易等业务,争取钻石跨区域通关一体化、钻石加工贸易转内销、钻石一般贸易通关和进口税项减免政策。探索推进大件特种设备及危险品物流运输业务范围,提升专业物流运输能级。推进粮食加工物流园建设,打造华南地区粮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

五、 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新兴业态

—— 跨境电商。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枢纽海港,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跨境电商合作,互设海外仓,举办特色产品采购峰会,深化广州、深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双城”联动,规划跨境电商产业园,构建南沙一站式S2B供应平台,推动BBC出口、BC出口业务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商B2B试点,支持南沙综合保税区拓展区域出口、跨境电商保税中转业务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建设全球溯源中心和全球优品分拨中心重大改革项目,促进知名品牌及优品跨境中心的建设运营,促进贸易模式向全球贸易配给服务转变。与澳门开展药品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先行先试工作,扩大粤澳跨境电商直通车业务,创新直播电商+新业态模式。

—— 国际汽车贸易中心。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内外贸综合型汽车进出口枢纽港、汽车出海大通道、沙仔岛商品汽车综合物流产业及展销、服务基地。拓展二手汽车外贸滚装航线,探索设立检测场所和标准合规性整改场所,推进汽车展贸中心、汽车检测认证、汽车改装、汽车维修等配套设施的落实,优化汽车码头综合配套服务环境。积极做好国际海事产业集聚区项目引进,促进沙仔岛汽车码头整车进口和二手车出口等企业集聚。促进花都汽车产业园区充分对接南沙港区。

—— 国际中转集拼。强化国际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出口型物流基地和进口型分拨基地,加快建设国际分拨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推动知名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国际采购配送业务规模,在南沙综合保税区设立中心仓及开展国际中转业务。吸引大型采购商、贸易公司在全国采购的货物经南沙港区集拼出口。向珠西地区招揽拼箱出口业务,打造珠西区域性拼箱中心和华南地区集装箱调拨中心。吸引大型企业在南沙开展塑胶粒国际中转,积极推动汽车中转项目落地南沙。推进建设大湾区机场海陆空联运项目,继续扩大中欧班列转关出口等新业态创新项目规模,打造国际货运班列中国南部集结中心,不断优化国际分拨中心建设,吸引国际优品集聚南沙。

—— 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支持南沙开设艺术品保税仓和保税展示业务,具备从接洽、货品服务、估值、鉴定、修复,到清关、报关,承办国家级艺术类奖项、会议、高端论坛文化保税服务中心功能,搭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引入国际知名拍卖机构,在南沙建立专业拍卖大厅,引入国家级文化艺术基金,逐步实现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质押等功能。推动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产业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协同发展,共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 期货保税交割。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相关大宗商品品类的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拓展交易、交割、贸易结算功能,推动境外交易所在南沙设立期货保税交割仓库试点,探索建设保税期货交割基地。

—— 免税消费中心。争取区内免税政策落地,争取获得区内免税店设立审批权限,打造高端化免税消费中心,部署国际免税园建设等项目,引进优质港货、国际精品、国货精品,推动境外消费回流和国货精品走出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免税店,推动免税经济发展,探索试行区内免税店购物直接退税政策,提高离境退税服务便利化水平。

第四节 大力发展航运服务,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一、 完善航运金融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涉海金融、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海洋经济金融业务,拓展船舶与港口融资渠道,创新航运金融产品与服务,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海洋经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成立航运融资专业银行、航运保险专业机构、航运产业投资和航运金融专业协会。完善建设广州航运供应链金融区块服务平台,协助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争取航运资产类交易场所资质,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要素交易平台,做大做强航运交易业务。研究编制涵盖广东三大自贸区的航运发展指数,打造“珠三角货运指数”系列指数品牌。大力发展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融资租赁,探索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等新兴融资租赁市场。

二、 加快高端航运服务聚集区建设

吸引班轮公司、船公司、船级社等行业龙头企业投资落户南沙,支持港口协会、船东协会、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组织分支机构等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深化南沙自贸试验区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试点,继续优化航运经纪发展环境, 加速航运经纪企业集聚,吸引国内外知名航运咨询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航运智库发展,探索组建全球性航运智库联盟。研究并推动实施新一轮航运服务业制度创新和开放政策,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粤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集聚区功能承载平台,推进建设标志性航运服务大楼,吸引功能性机构入驻,提供“零租金”办公服务,并将此类平台打造成航运服务集聚区地标。建设配套的产业园区,并为集聚区内企业机构搭建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和孵化基地,鼓励通过交流合作、培育孵化,形成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 优化港口旅游文化产业

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发展自主邮轮全产业体系,打造自有船队,推动邮轮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支持南沙申报中国(广州南沙)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南沙邮轮产业园,完善邮轮产业链体系,开发邮轮陆上游览产品,建设国际邮轮全球采购船供配送中心、国际邮轮修造中心,完善南沙邮轮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环境。探索设立南沙、海南邮轮产业联盟,争取拓展“粤港澳+琼港澳”游艇自由行新形式,争取拓展自由行游艇游水域和海上景区空间,制定游艇安全有效监管的软、硬件配备标准,有序开发南沙内河航段水上旅游线路,构建游艇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延伸“一带一路”国家竹博汇经济价值链,积极组织帆船训练和赛事,建设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海上休闲运动项目。

四、 加快完善海事服务市场

积极打造船舶交易全产业链,促进船舶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现有二手船价格指数,拓展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功能,积极发展第三方船舶交易评估机构。积极推动“广东南沙”“中国广州”注册船舶数量大幅增加。吸引船员管理公司集聚南沙,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员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加快建设广州船员考试评估中心,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海事劳工履约国际合作中心落地南沙,争取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海员证》、游艇驾驶员证办理权下放南沙,整合航运人才引进管理服务资源,健全工作和服务平台。支持海事仲裁机构在南沙自贸区落户,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事仲裁制度,将南沙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航运仲裁中心。

五、 推进保税油供应服务

加快小虎岛保税船舶加油中心项目规划,启动建设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保税油供油基地,推动自贸区内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下放至广州市,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跨关区直供业务,批准南沙自贸区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加工贸易业务。尝试开展低硫油产品调和,新设保税油供应专用锚位,积极推动燃料公司落户南沙。出台配套政策,引进专业检测机构,争取在国内港口实行质量流量计交割,根据最新的MARPOL公约对南沙自贸区保税燃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的相关内容及时修订。对标新加坡标准,以“最多跑一次”启动保税油通关加注流程,启动大数据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有效提高保税油锚位使用率。

第五节 加强科技创新,建成以南沙港 为核心的港航科技生态圈

一、 大力发展信息物流平台

建设航运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5G、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与航运业深度融合,建立航运、物流、仓储、货物、贸易、金融及口岸通关等数据与信息共享互通的港航信息区块链服务平台,打造5G应用示范基地,强化与华为等龙头企业合作,着力打造港口行业信息化标杆项目,建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的港口数字化生态圈,持续优化云服务平台和构架,加快引进区块链企业和研究机构,扩大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示范。进一步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数字基础设施枢纽。

二、 稳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化码头技术攻关,加大前沿科技应用力度,提高码头装卸设备、港作车辆、堆场装卸机械等关键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散杂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加强船舶导航、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航运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港口服务智能化、运营管理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深化发展非接触性作业。培育智能航运服务新业务新模式、加强智能航运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创新、知识创造。推动关港通平台试点建设,促进港口生产与口岸监管更全面的数据共享和管控联动,提升通关效率和便捷程度,打造智慧港口生态圈,力争将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港口。

三、 加强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升级港口与航运物流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完善综合调度管理与指挥平台,建设智慧航道平台,优化引航站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水运工程智慧监控平台,加快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与应急管理平台,完善港航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航运智库发展,充分利用重点平台和智库机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推介,加强战略研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成立国家级航运发展物流创新研究中心,完善智慧南沙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第六节 推进生态安全文明建设,构建绿色环保安全航运

一、 加快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推动新建码头同步建设岸电设施和现有码头实施岸电设施改造。推广岸基(港基)供电技术、码头储能技术的使用。持续推动实施岸电设施改造。推广岸基服务平台,强化与龙头企业合作,推进LNG技术、光伏发电等节能减排技术,完成港口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建设绿色生态港区,推行国际通行的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构建绿色供应链。

二、 积极开展各项防污治理

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推进港区生产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及船舶改造,制定严格排放标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建立船舶污染物处置联合监管机制,完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严格落实船舶污染物转移制度,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及接收工作。提高涉海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对围填海、港口码头建设、疏浚工程等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管控船舶污染物排放,防范石油类等危险品船舶发生海上污染事故,提高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推广船舶应用低硫油。

三、 建立健全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完善南沙港区自动化气象检测站布点,增设南沙和小虎岛水文检测站,提升港区天气、水文和航道能见度检测水平,加强珠江水上安全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强化港口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创新船舶安全检查机制,优化实施登轮检查制度,强化船员安全宣传。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成立应急智慧机构、队伍,完善应急物资配备和区域配置储备。推广运用“海事之眼”微信小程序危防应用模块,强化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电子化监管,推进落实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远程开箱。

第七节 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 促进格局

一、 加强与周边港口合作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深化与深圳前海全方位合作,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为主,南沙、深圳港为龙头,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更好地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南沙与珠西周边港口合作,加强南沙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的统筹协调,构建以南沙为龙头,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支撑,以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的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与东莞、珠海、中山、深圳合作,明确南沙区港口与周边主要港口(港区)的功能定位、主体业务、航线覆盖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协同推进珠江口公共航道、锚地建设,推动形成以南沙港区为统筹的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格局,加强区域间口岸合作,共建内陆无水港、沿海飞地港。

二、 推进与海南联动发展

打造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接联动先行区,推动与洋浦港战略共建,实现航运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海南洋浦等重点功能区合作,开展产业互补合作和制度创新共享,打造“港湾联动”先行区。加大拓展以海南为重点的沿海集装箱驳船运输,探索海南港口沿海捎带业务模式,探索设立两地邮轮产业联盟,争取拓展“粤港澳+琼港澳”游艇自由行新形式,推动游艇旅游全产业链要素集聚发展。推动大湾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协同发展。

三、 强化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接

加强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渤海湾、长三角港口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南北精品航线运营质量,服务国内大循环,探索并主动对接京杭运河港口群、长江水系港口群、其他珠江水系港口群一体化、联盟化发展,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服务“内循环”发展的国内港口与航运物流合作新领域。

四、 全面推进大湾区合作

率先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促进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协同发展,提高船舶污染防治能力,融入大湾区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有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域综合污染应急能力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海事协同合作机制,依法共享粤港澳海事管理信息,推动粤港澳海事管理和技术标准协同互认,研究与中国香港共建航运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增加与港澳在港口物流、航运服务等领域的专项研究内容合作。

五、 加快构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提升南沙国际影响力,拓展合作领域,缔结新的国际友好港,把握RCEP签署新机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以南沙港铁路建设为依托,开拓中欧贸易新路径,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建设“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支持本地港航企业参与国际港口与临港产业园开发建设运营,加强与国际港口协会、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交易所等国际组织合作。

第八节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 完善口岸营商环境

推动口岸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形成若干通关便利化条款,为自贸区创新和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继续推行政府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推动南沙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进一步简化船舶在同一城市不同口岸移泊手续办理。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整合对接现有的港口、航运、口岸各系统的信息化平台,打造南沙智慧口岸体系。综合利用全球报关服务(Teggs)系统、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全球溯源系统服务南沙。积极发挥南沙综合保税区优势,大力发展保税物流,进一步完善海关监管服务制度体系。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新机制,加大与西亚、南亚及北非友好港口合作,支持友好港口间互设办事机构,推动中资企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港口投资。

二、 扩大口岸开放

开展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南沙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汽车滚装码头(海嘉码头)、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南沙国际通用码头等口岸查验设施规划建设和口岸对外开放工作,完善南沙口岸服务功能,协调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和南沙游艇会口岸开放,积极争取南沙邮轮旅客144小时免签入境政策落地,继续申请外籍游艇入境免担保等政策支持,试点乘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推动制定游艇码头口岸开放标准,在游艇会范围内办理游艇出入境清关查验手续。探索创新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籍游艇在出入境通关、监管查验、码头设置、牌照互认、航行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便于操作、规范清晰的游艇出入境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和操作指引。

三、 提高海关智慧水平

继续推动“线上海关”建设,拓展和丰富平台功能,形成计算机、移动应用、自助办理的多样化和便捷化渠道,深度拓展全流程一键通关,加快“智慧海关”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不断创新“AR+AI”、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建设南沙智能化、可视化、多维化的口岸监管通关系统。加强对5G、区块链等先进科技的前瞻研究和应用探索,开展新技术新构架下的运维监控模式,推动查验全流程“无纸化”,提高查验信息化水平,深化“智能审图”应用效果。

四、 提升口岸服务效率

完善船舶进出港会遇机制,缩短船舶进出港候泊等待时间,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港口航道通航效率。探索大型集装箱船停靠工作模式,减少候泊时间。继续推进珠江口船舶进出港的统一调度安排,有效整合珠江口公共资源,提升引航国际化服务水平,确保不发生较大引航安全责任事故,集装箱班轮保班率达到100%,努力实现引航服务“零等待”,继续对进出南沙港区集装箱班轮给予引航收费优惠,免除货物港务费地方政府留存部分。继续探索拓展无人机运用,探索“无人机+VTS+AIS+VHF+CCTV+互联网”的“海陆空一体化智慧口岸服务”,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南沙港区船舶进出港、水上搜救、安全监管等提供有力支撑。

五、 提升边检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步伐,进一步落实珠江口锚地船舶检查管理措施,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简化船舶在同一城市不同口岸(码头)移泊手续办理。依托“智慧边检”项目建设,通过加强智慧邮轮系统建设应用,推进自助通关技术深度应用,开展智慧系统升级与新技术应用,建立完善以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体系,实现口岸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创新口岸服务监管方式,推进视频监控平台深度应用,开展港区无人机应用探索,以安全便捷高效为目标,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九节 探索航运政策制度创新

一、 完善制度创新支撑体系

推动对境内制造船舶在“中国广州”“广东南沙”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以及港澳台运输业务的,视同出口,给予出口退税。探索推动内贸船舶登记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对注册为“广东南沙”“中国广州”船籍港的船舶(非老旧运输船舶)的登记补贴,吸引更多的航运企业落户南沙,探索实施船籍港转籍无缝衔接新模式。积极探索降低航运经营印花税、增值所得税、吨位税征收标准,积极探索在南沙开展预提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探索消费税和附加税费等合并申报制度。

二、 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快综合保税区多模式发展,探索开展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对外贸易试点,积极探索逐步取消或者放宽境外投资者在航运金融、航运物流、航运信息、航运科技等领域的资质要求、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措施,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组合港,探索建立游艇供船物料备案制度,实现游艇旅游人员和供船物料通关自由化。

三、 探索港航创新发展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服务规则衔接和多式联运创新,探索建设具有海外仓功能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配送平台,支持自贸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和交易,探索深化南沙与茂名港、阳江港的合作,探索加强与珠海港、东莞港的合作洽谈,探索建设广深产业合作园区,探索与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建立湾区港航联盟。

四、 积极落实并拓展已有创新政策

积极落实以珠三角9市37个港口为启运港、以南沙综合保税区为离境港的退税政策,拓展实施离境港退税,落实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国际航运保险的税种,积极培育涉海金融保险市场,创新涉海金融保险合作,改善涉海融资保险结构,依托现有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探索拓展创新型航运保险业务,创新承保政策,简化投保手续,引进、培育并规范发展若干涉海融资担保机构。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培育监管制度创新、服务功能齐全、交易模式灵活的进口示范区,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

第五章 发展对策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做好规划衔接

健全以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区规划为基础的统一规划体系,保证规划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各类政策与规划的协调协同,研究制定产业、土地、用海、交通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积极开展规划实施年度检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统筹规划内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配送等多种物流布局。

第二节 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制度和措施,构建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打造包容开放、创新合作、高度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简政放权,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改串联为并联,试行无缝衔接服务、材料容缺制度。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制度,优化政策引导资金使用模式,完善政府引导、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机制,科学制定资金配套政策与细化方案,加大口岸工作经费保障,加大创新扶持政策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航运物流枢纽及节点建设运营。争取港口与航运物流相关产业和业务参与改革试点,发挥财政资金效能,促进港口优化和物流效率提升。

第四节 强化用地保障

集约使用港口岸线和港区用地,对规划物流园区范围内的物流项目,优先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供应计划予以保障,探索创新围填海造地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完善围填海造地用于航运物流业的供地政策,鼓励通过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对重大项目建设涉及的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予以倾斜支持。保障物流用地,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力度。

第五节 加强人才培育

加快引进港口航运管理、物流、航运服务、法律仲裁、金融保险、航运经纪、电商、邮轮游艇旅游服务等航运高层次人才。将航运物流高层次人才纳入新制定的人才政策中予以重点保障。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津贴补贴、税收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企业、产业园区及其他功能性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引进港澳高端航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推动互派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对方的相关部门学习、培训、挂职。

附件:1. 名词解释

2.“十四五”期间南沙区航运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表

附件1

名 词 解 释

1.TEU:TEU(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也是集装箱和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统计、换算单位。

2.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

3.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

4.B2B:B2B(Business To Business),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运送至境外企业或者海外仓,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交易的贸易模式。2020年为了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的公告。

5.B2B2C:是一种电子商务类型的网络购物商业模式,B是BUSINESS的简称,C是CUSTOMER的简称,第一个B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第二个B指的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C则是表示消费者。

6.B2C:是指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是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

7.S2B: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S是一个大的供应链平台,B是大平台对应万级、十万级甚至更高万级的小B,区别与传统的加盟模式,供应链平台S除了为小B提供资源的集中采购、品牌与品质保证,还通过SaaS工具为小B提供集成及数据智能化等。

8. BBC:跨境电商进口保税备货模式。跨境电商企业从国外供应商处批量采购商品存放于国内保税仓,用户下单后货物直接从保税仓发出,在进行清关后由国内快递配送到消费者手里。

9. BC:又称海外直邮BC。根据是否集货又分为小包裹直邮和集货模式。小包裹的模式是跨境电商直接从海外供应链处采购商品发货,通过国际物流到达国内清关,最后到消费者手里;集货模式是跨境电商通过海外仓集中订单进行采购,再通过国际物流到达国内。

10. MARPOL公约:MARPOL(Marine Agreement Regarding oil Pollution of Liability),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有关防止和限制船舶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海洋方面的安全规定国际公约。

11.5G: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12.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13.Teggs系统:全球智能关务综合服务平台,向各国中小贸易商及国际贸易服务供应商提供国际范围的智能关务物流一体化综合服务及各口岸(海关)商品编码税则文本查询、委托制单等服务。

14. “AR+AI”:AR(Augment Reality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摄影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5 . VTS+AIS+VHF+CCTV 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 ),船舶交通服务,为了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由主管机关设置的对船舶实施交通管制并提供咨询服务的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VHF(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CCTV,海事数字电视监控系统。

附件 2

“十四五”期间南沙区航运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投资估算 (万元)

责任主体

建设时间

1

南沙港区四期工程

建设2个10万吨级、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4个2000吨级驳船泊位,设计通过能力480万TEU/年。

697,439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完工投产

2

南沙港区五期工程

拟建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码头岸线长1880米,同时拟建31个3000吨级集装箱驳船泊位和3个3000吨级件杂货驳船泊位,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861万TEU和件杂货121万吨。

1,000,000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前期工作

3

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

拟建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4万吨级杂货泊位、5个5千吨级驳船泊位(其中东侧2个为粮食装船泊位、其他3个为通用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058万吨。

177,400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完成

4

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

建设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配套建设若干驳船泊位和工作泊位,设计通过能力滚装汽车 80万辆/年、重大件50万吨/年。

153,000

广州近洋港口经营有限公司

建设完成

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

拟建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和2个15万吨级通用泊位,以及配套驳船泊位工程。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552万吨,集装箱驳船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52万TEU。

588,542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建设

6

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

拟拆除原粤海码头3万吨级及2万吨级泊位,新建1个可靠泊仓容14.7万m³ LNG船舶专用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仓容18万m³ LNG船舶预留),配套建设护岸加固工程、取排水口工程。

154,616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工建设

7

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岛中部挖入式港池口门外航道疏浚工程

建设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中部挖入式港池与广州港主航道之间的连接水域疏浚工程,水域总面积118.1万㎡,设计底高程为-16.0m,总工程量约1103.4万㎡。

36,974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2021建设完成

8

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筒仓二期工程

建设码头转接塔、码头转接栈桥、码头顺岸栈桥等。设计总仓容40.9万吨,其中立筒仓仓容25.8万吨,大直径筒仓仓容15.1万吨。

91,022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建成完工

9

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半自动化堆场二期工程

建设重箱堆场和空箱堆场各一块:重箱堆场面积6.02万m²,配置6台重箱轨道吊;空箱堆场面积5.07万m²,配置5台空箱轨道吊;配套建设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讯工程等配套设施。

34,387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建成完工

10

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

航道总长约33.3公里,包括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至小虎作业区主航道段和环大虎岛西侧公用航道段。其中,南沙作业区至小虎作业区主航道段长约27.2公里,按8万吨级油船及7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通航、舱容14.7万m³液化天然气船单向全潮通航的标准建设(川鼻航道设置为会遇段,总长约12.1公里,同时满足5万吨级油船与 5万吨级集装箱船会遇全潮通航要求);环大虎岛西侧公用航道段长约6.1公里,按8万吨级油船及7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通航标准建设。

135,783.16

广州市港务局

建成完工

11

广州港 20 万吨级航道工程

拟按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满载)和15万吨级集装箱船(不满载)相向通航要求建设,航道全长约66.7km,包括:口门航道、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区、大濠航道、伶仃航道(G点以南航段)。

435,000

广州市港务局

推进前期工

作,争取开工

12

广州港小船航道工程

广州港小船航道工程拟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新沙港区至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全长约46.6公里,拟按通航3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南段由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至内伶仃,全长约25公里,拟按通航5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

待定

广州市港务局

推进前期工作

13

南沙港铁路及配套站场工程

自广珠铁路鹤山南站引出,经江门、顺德、中山、广州万顷沙至南沙港,长 87.75km,设鹤山南、黄圃、万顷沙、南沙港4个车站及南沙港区集装箱作业场 1 处。其中鹤山南站至南沙港站 79.4km 按双线建设,南沙港至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业站8.4 km 按单线建设。采用尽头式布置形式,装卸线有效长为810m,总占地面积约9.6万㎡,设计作业能力100万TEU。

1,520,000

广州南沙港铁路

有限公司

建设投产

14

加快“穿梭巴士”集装箱驳船支线建设

以南沙港区为枢纽,实施珠江枢纽战略,形成粤桂水上物流通道,至2025年,实现集装箱驳船支线在珠三角全覆盖,打造南沙驳运中心。

待定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建设

15

建设南沙与大湾区各机场联运通道

推动南沙与白云机场、深圳机场、中国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加强合作,推进构建粤港澳海陆空联运网络。

待定

口岸办

推进建设

16

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

(1)南区:定位为临港分配枢纽型冷库功能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本地块规划建设用地153530㎡,规划建设3栋8层冷库,总建筑面积305450㎡,总库容22.7万吨;(2)北区:定位为具有铁路集装箱装卸站场的普通货物物流园区,项目用地167648㎡,规划建设3栋6层仓库,仓库南北两侧设置盘道,总建筑面积320321.9㎡,地上6层,局部10层,建筑总高度45.8m。

354,022

口岸办、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完工

17

AA公司中国南方冷链物流基地

项目位于万顷沙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39948㎡,建筑面积约45000㎡,冷冻仓储厂房1幢、办公楼1幢、后勤研发楼宇1幢、配置其他配套设施及停车场。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打造肉品国际贸易平台。

90,000

商务局、产业园管理局

2019-2021

18

跨境电商中心三期(6#仓库),南沙粤港澳国际拼箱中心(7#仓库)

跨境电商中心三期(6#仓库)建设二层丙二类钢筋混凝土仓库,总占地面积37887㎡,总建筑面积68301.4㎡。南沙粤港澳国际拼箱中心(7#仓库)建设二层丙二类钢筋混凝土仓库,项目占地面积43781㎡,总建筑面积79856㎡。

71,000

口岸办、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2020-2021

19

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项目

在综合保税区物流区跨境电商中心三期(6#仓库)建设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项目,总建筑面积不低于5万㎡,其中仓库面积3.5万㎡,配套需求1.5万㎡,含行政办公、培训、后勤等。

80,000

发改局、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持续推进

20

全球溯源中心

建设全球溯源中心实体中心,建筑面积约1600㎡,含全球溯源展示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全球溯源中心信息化系统,含开发建设全球溯源中心管理系统和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溯源产业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开发建设海关溯源辅助信息系统;研究发布全球溯源体系标准。

12,000

创新工作局

2020-2025

21

全球分拨中心项目

推动卓志公司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平台建设,支持全球优品分拨中心业务发展,创新海关监管措施,推动跨国企业产品在中国和亚太区域的物流仓储一体化运营,建设跨境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推动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模式在南沙推广应用。

待定

口岸办、粤港澳国际供应链(广州)有限公司

推进建设

22

全球报关服务系统项目

推动全球报关服务系统业务发展,为南沙区进出口贸易商、清报关物流企业提供智能关务与物流服务,降低企业通关和物流成本,提升南沙区外贸综合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平台,共同推进南沙港航智慧生态建设。

待定

口岸办

建成完工

23

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实现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大通关建设,做好南沙港区试点工作建设。

待定

口岸办、驻区各口岸单位

建设完工

24

珠江航运指数系统开发建设

开发建设能够满足珠江航运指数体系下各指数的数据采集、航运指数计算以及信息发布等业务功能需求,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功能完备的指数系统。

100

广州航运交易所

计划2022年底完成

 
推荐文章
喝醉的便当  ·  小众 -
8 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