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七里香》的故事,关于夏天,关于初恋,已经过了十四年
写在前面:是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曾有一首歌陪伴,悲喜是你,晴雨也是你。 当旋律响起,思绪翻涌,仿佛又遇见当初那个固执的自己。
2004年,《七里香》像一阵风,吹散在夏天里。前奏响起,感觉清风从远处悠悠吹来;副歌部分是一个个长镜头的切换:电线杆上多嘴的麻雀,洒满干净阳光的房间,手握铅笔的少年、风拂过他的眉眼……渐入高潮,诗页翻飞,情感如大雨滂沱;结尾受束,凉风轻抚稻田,徐徐吹去。
整首歌,关于夏天,关于初恋。
Jay Chou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和他的歌陪伴了自己的一整个青春;而在青春的胶卷上有关恋爱的片段,或许就和《七里香》有关吧。今天要分享的故事,不外乎此。
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把自己的QQ昵称改成了“七里香”,个性签名则是“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对啊,就是那个夏天,年轻的心开始躁动,那种像旧床单一样柔软却微微发涩的感觉在心里蔓延。
后来,签名换了好几次,但是全都与《七里香》有关。
“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对你很好奇,那么想了解你,却像猫一样谨慎地试探,傲娇地远离。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你从来不知道吧,有一个人曾经写过一本日记,一页一页,一行一句,全都关于你。
“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下雨天,仅仅只是听歌,不知道为什么也会想到你,然后莫名其妙发一句个性签名,为了让你看见。
没错,就是为了让你看见。那些看起来没头没尾、毫无逻辑的单句,一次次出现在我的QQ空间里。那时的我固执地认为,假如你也听这首歌,假如你能理解我,你一定能够体会到我喜欢你的这一份心意吧。于是每次改完签名,我总是满怀期待地等,看你有没有点赞,有没有评论,会不会突然扔一句“在干嘛”过来,让我抱个满怀的欣喜……
喜欢一个人不就是这样吗?即使那个人在操场做无目的的布朗运动,还是能一眼就认出他的身影;别人都在看他的时候,自己绝对要扭过头去假装不在意;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看见他给自己点赞或评论的时候,就能开心个小半天。
可是啊,这些少女的小心思,到最后只能留给自己慢慢咀嚼。他没有上帝视角,不能从你的一个眼神中就明白你的心意;他才没那么细腻,只凭一句歌词就知道这句话里现实的含义;他也没那么刚好,刚好也喜欢喜欢他的你。
不管换多少次签名,用多少句暧昧不明的歌词,暗恋只像夏天一样,冗长得似乎蝉声会叫嚣到末日来临那一天。
到最后,或许我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喜欢他,还是沉浸在了喜欢一个人的感觉里。毕竟青春的我们总有一段时间愿意乐此不疲地矫情,憧憬爱情电影里旷世绝恋的桥段,也向往着恋爱小说里所有清新或浪漫的告白,认为自己的喜欢独一无二,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份寄托。当被现实打脸的时候,还是要耍着小性子,不愿意从梦中醒来。
但可怕的是,我们终有长大的一天。
终于,回过神来的我把空间里所有的歌词签名通通删去。
这一秒高冷的自己,讨厌上一秒矫情和无知的自己。
2018年,距离《七里香》发行已经过去了14年,再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思绪却久久地停在了“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这句歌词上。但我不会再白费力气地想“假如当初勇敢一点就如何如何”这些没有前提条件不符合宇宙规律的假设;姑娘,我这样告诉自己,如果有幸遇见那个让你心动的他,不要再像从前那样小心和胆怯,勇敢地站在他面前,大声告诉他:此刻,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留给上帝吧。
原来明白一个道理,不过一首歌的时间,我们却往往跌跌撞撞地穿越了一整个青春。不过,这样也已经很好。
写在后面:最近QQ上加了很多小朋友,看到他们深夜在空间里发出来的歌词,我觉得自己能够窥视到那些话里的小心思,忍不住地想到了从前的自己:嘿,这不就是那个我嘛!
一个没学过音乐但却很喜欢音乐
没事写写非专业乐评或音乐故事小软文
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的伪文艺单身女青年
更多“装逼”音乐内容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Hey给你一张过去的CD”啊~
http:// weixin.qq.com/r/oDvn-1f EIgpdrROc926y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