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是我国南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天文台,对中国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云南天文台的前身可追溯至抗战期间西迁至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凤凰山本部),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确定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建立南方天文台,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
【了解详情+】
2.4米望远镜坐落在云南丽江高美古,目前是我国及东亚地区口径最大的通用型天文光学望远镜。这是一架地平式反射望远镜,2008年4月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成为我国七大天文科学工程之中第一个开始运营的项目,加强了我国在实测天体物理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丽江2.4米望远镜的综合性能在国际上同级望远镜中处于中上水平;在成像分辨率、指向精度、跟踪精度等指标上为国内最高水平。望远镜所在地,...
【了解详情 +】
1米新真空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为2:在0.3~2.5微米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包括测量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高时空分辨率的演化过程。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是一架地平式望远镜,真空封窗直径1200毫米,望远镜有效口径为980毫米,有效视场大于3角分,在F3处焦长为45米。其主要仪器包括:多通道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多波段光谱仪,大色散光谱仪,偏振分析器及自适应光学系统。
【了解详情 +】
6
月
21
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由墨江县政府相关部门和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联合举办的夏至日活动如期举办。十分巧合的是,“金环日食”天文奇观也在这一天上演,实在是百年难一遇的现象。因此,夏至日这天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观日食别样有趣。
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的汪洵浩、王建坤等指导入园的
500
名学生、游客、天文爱好者,体验太阳转身、立杆无影现象,观看日食,自己动手制作日晷,还为同学们讲解了相关天文知识。科普活动结束后,园区还准备了非遗文化“哈尼刺绣”展演等活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直播和报道。
多年来,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一直与墨江县合作,利用北回归线标志园内丰富的天文元素,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宣教活动,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科普活动现场
日偏食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