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蜻蜓
(日语漫画原文:タケコプター),
旧译
为:竹升机、直升机帽、飞机蜻蜓帽、竹蜻蜓飞行器等,竹蜻蜓是
日本著名漫画
《
哆啦A梦
》最常出现的道具之一,算是哆啦A梦中
使用频率
最高的一种道具。早期漫画中,竹蜻蜓原名为“タケトンボ”(即是:直升蜻蜓、竹升机),这名称一直并用至1979年制作朝日版哆啦A梦才统一称为竹蜻蜓。
竹蜻蜓的使用方法简单,只需把它戴在头上就可以通过大脑意念随意控制飞行,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所以,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飞行器。小时候玩的那种,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慢慢下降。装在人的身上(最常用的是在头顶)能够以80公里的时速连续在空中飞行8小时(某些情况是4小时),只能前进640公里。没电时,休息20个小时还可以继续使用。
在哆啦A梦首部3D大电影(3D剧场版):《
哆啦A梦:伴我同行
》中首次出现了3D版的竹蜻蜓。竹蜻蜓的设计原理并非是直升机的原理,而是内部有反重力装置。但是受到不明原因的破坏会使竹蜻蜓偏离航线,大多用于
大雄
与哆啦A梦自己。
竹
蜻蜓
(日语原文:タケコプター),又译作:竹升机、直升机帽、竹制飞行器、竹蜻蜓飞行器等,竹蜻蜓是
日本著名漫画
《
哆啦A梦
》最常出现的道具之一。早期漫画中,竹蜻蜓原名为“タケトンボ”(即是:直升蜻蜓、竹升机),这些名称一直并用至1979年制作朝日版哆啦A梦才统一称为竹蜻蜓。竹蜻蜓外形为类似与
儿童玩具
的竹蜻蜓类似,有两片叶片,连接一根杆子,杆子下有连结物品的接头。竹蜻蜓内部装有一个极小的微型化电池。装在人的身上(最常用是头部)能够以80公里的时速连续在空中飞行8小时(某些情况是4小时),只能前进640公里。此外,如果是飞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的话,电池就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飞行距离也更远。(见《大雄的恐龙》),可以在天上或海里使用(如《大雄的海底鬼岩城》)。但是在某些片段时,没电时,休息20个小时还可以继续使用。竹蜻蜓速度亦有其极限(《大雄的海底鬼岩城》)。竹蜻蜓不仅在《
哆啦A梦
》大长篇里出现,也在日常大雄的生活场景中使用,平常
大雄
也常常用来当作上学的交通工具等等。2013年上映的感谢监狱大逃脱中竹蜻蜓不仅能飞行,还可以保持人的平衡度。(见《感谢监狱大逃脱》感谢先生的后代砍断哆啦A梦竹蜻蜓后的场面)在短篇《时光胶囊》中,25年后的小雄已在使用竹蜻蜓,可见其发明的时间早于此。在
哆啦A梦
首部3D版大电影(3D剧场版):《
哆啦A梦:伴我同行
》中首次出现了3D版的竹蜻蜓,哆啦a梦第一次拿出来是为了让大雄开心。
首先把它戴在头上,
螺旋桨
旋转起来后,身体的周围会产生反重力场。于是地球的重力就被隔断了,人就浮起来了!只要在脑海里想着飞行的方向和速度,
脑电波
就会把命令传送给计算机,
螺旋桨
的转速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随着
螺旋桨
的速度改变,反重力场也会发生改变,人就可以自由地飞翔了
2015年,日本媒体以“最有可能实现”的
哆啦A梦道具
进行了调查,以压倒性优势获得第一名的道具是“竹蜻蜓”。只需要戴在头上,任何人都能飞在空中。这正所谓是梦想和浪漫的结晶。而值得在意的是大家评选它的理由:“只要把
无人驾驶飞机
改良一下就好了”“毕竟都有
无人飞机
存在了”“只要无人机能够小型化,那么竹蜻蜓就不是梦”。看起来因为近年来“无人机热潮”的关系,很多人都相信竹蜻蜓会在近期诞生了。的确,既然都有那么高性能的小型飞机,那么距离竹蜻蜓也不过一步之遥吧。只是如果在产品诞生出来的时候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那么不难想象届时会出现“竹蜻蜓骚动”。此外,也有一些人站在现实立场上冷静地判断:“安装在头上来支撑人体是不可能的,但是改造成能飞在空中的椅子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竹蜻蜓的设计原理并非是直升机的原理,而是内有反重力装置,在人体周围形成一块反
重力场
。所以放在身体哪一处都没有问题。不过习惯上它都是放在头上(因为能保持站立或俯卧的姿势)。
有些人(如《
空想科学读本
》)会以它的外表断定它是以风力升起一个人,这个做法的成功机会率极低,且可能会对使用的人的接触位置造成伤害。竹蜻蜓实际上是以反
地心吸力
上升,而非像直升机一样通过
反作用力
,而且效力是作用于整件物件而不只是竹蜻蜓与物件的
接触面
。在2019年的今天要实现这个能力除非有
新型材料
能够引起整个物体发生反重力作用,需要巨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