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睿蓝为换电打造了水晶架构,并配置标准电池包——胶囊电池,配备50-100度电量。首款车型睿蓝7也首次亮相。预计2022年底,睿蓝生态伙伴将完成300余座 换电站 的布局。睿蓝的亮相,也掀开了吉利换电大局的一角。吉利在商用车、出租网约车、私人乘用车等领域都有换电布局,而且和上游的电池,下游的车辆运营、 电池 回收等都有关联。 吉利换电会怎么玩?先从睿蓝的技术、产品和模式看起。 一、面向B端和C端 根据规划,睿蓝汽车的产品将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并在B端和C端共同发力,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 睿蓝汽车率先推出面向B端的产品。2月23日,睿蓝枫叶60S正式上市,推出易行版和优行版两款车型,聚焦B端营运市场。 目前,已经先后与物产中大元通公司签订了5000台战略采购协议;与重庆出租车运营公司签订了832台采购协议;并与曹操出行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运营车领域,睿蓝汽车目前有两款车型睿蓝枫叶60S/睿蓝枫叶80V。 即将发布的睿蓝枫叶80v PRO、睿蓝9、睿蓝7几款都是面向C端。睿蓝7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这三款车型都将在重庆 车展 亮相。其中,睿蓝枫叶80v PRO将开启预售,睿蓝9同期开启盲订。 根据规划,2022-2024年,睿蓝计划每年最少导入两款换电车型,以多元的产品矩阵,来满足用户的出行体验。 二、水晶架构和胶囊电池 针对换电车型,睿蓝推出了全新的GPRC水晶架构。该架构主要包含三大块内容,即整车技术平台,换电补能平台和大数据云平台。 (1)整车技术平台 整车技术平台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支持2700-3100mm区间的轴距,兼容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该架构可搭载多款动力总成,提供100千瓦、120千瓦、155千瓦功率电机的自由组合,实现前驱、后驱、四驱、动力输出。 该架构下采用不通透容量,尺寸一致的电池包,睿蓝汽车将其命名为胶囊电池。胶囊电池包具备50-100度电不同容量,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差异化出行需求,使用寿命可达8年80万公里。 安全性方面: 水晶架构依据C-NCAP五星安全标准设计,在高安全性的车身结构中,高强度钢占比70%以上,对乘客具备良好的保护性。在动力电池方面,睿蓝汽车采用的航空级铝材吸能保护框架结构,也能满足高性能安全的设计标准。 此外,换电连接结构远超行业的设计标准,可靠锁定,不渗水,不漏电,实现在严苛工况下超过1万次的换电设计寿命。 (2)60秒急速换电 GBRC水晶架构的换电补能平台已实现第二次技术迭代。第二代智能化换电站可以在60秒极速换电情况下,实现换电维护升级等远程操控管理的功能。它可以做到占地面积更小,空间利用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第二代智能换电站拥有单仓、双仓两种站型,可分别支持300次/天和600次/天以上的服务能力。 未来,还会逐步推出迷你换电站,占地面积约1~2个停车位,采用积木式配置可以灵活组装,成本低,可移动,便于搬迁,可在4S店、购物中心广场、户外、停车场等多个场景应用,提供更灵活的网络设施。 目前,睿蓝的换电站产品矩阵是以中心换电站为核心,中小型换电站,卫星小站,移动换电站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预计2022年底,睿蓝生态伙伴将完成300余座换电站的布局,全面打通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渠道模式。 (3)大数据云平台 水晶架构下的大数据云平台,可以让数字引擎驱动人-车-站智能协同,实现全场景智能换电,全链路精细化运营。 所谓全场景智能换电,是指不论在用户换电前、中、后,本地还是异地,均可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调度,融合车智能、站智能的终端能力来实现包括换电预约、提醒、全自动换电等在内的智慧补能。 全链路精细化运营是通过对换电车辆运营、换电站运营、用户运营的协同,优化车、站功能,实现“人-车-站”之间的智能调度,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精细化提供换电服务。 三、首款车型——睿蓝7 作为全新架构下首发车型,睿蓝7定位于A级Coupe SUV,实现0.24超低风阻系数。动力方面,睿蓝7可搭载多款动力总成,前驱、后驱和四驱自由组合,最高实现百公里加速4.9s。 智能方面: 睿蓝7拥有全场景陪伴型虚拟秘书 “水晶”,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方式,让车可以像人一样与你交流,为你服务。在实现全场景多模态交互的同时,更增加了多种创新功能,给用户带来全车全场景的情感化智能交互体验。 睿蓝7创新性搭载超大面积AR-HUD,可实现导航,虚拟助手,实时道路及周边环境信息的数字化AR显示,行车更安全。 睿蓝7还将搭载 激光雷达 ,提供L3及以上高阶 智能驾驶 辅助能力,充分满足用户对智能驾车的需求,并成为首款实现AVBS自主代客换电功能的A级SUV。 如今的换电市场风起云涌,各方势力纷纷下场。深耕多年的吉利,能否有所斩获,目前尚不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玩家进入。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王凌方

版权说明: “华夏EV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 http://www.evinchina.com/newsshow-1984.html

  • 上一篇: 消费电子巨头对于汽车行业的“入侵”越来越明显:跨界源于转型需要
  • 下一篇: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加氢站取得青岛市加氢站全资质全牌照运营
  • 动力电池回收 嬴彻科技 汽车试驾 车企转型 汽车轻量化 碳达峰 碳中和 宁德时代 高通 汽车销量 新势力汽车 V2X 双碳 增程 PHEV 奥特能 Robotaxi 信息安全 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补贴 新车 汽车购置税 汽车发动机 负极材料 充电站 换电站 比克电池 空气悬挂 电池回收 百公里油耗 锂离子电池 中汽协 SAE 毫米波雷达 广州车展 北京车展 成都车展 车展 乘联会 固态电池 马斯克 制氢 域控制器 氢能 电驱动 4680电池 车规级 氢燃料 800V 快充 换电 芯片 智能驾驶 雷达 自动驾驶 车联网 滑板底盘 混动 DHT 热管理 电池 汽车操作系统 激光雷达 OTA 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