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美国进口彩电市场六成份额的,几年前是中国出口彩电,如今是墨西哥出口彩电。
三年前,中国出口彩电尚占据美国进口彩电市场六成份额,现在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如今,墨西哥出口的彩电占据了美国市场最大份额,占据其六成市场。
中美贸易摩擦的数年时间,墨西哥以其对美贸易零关税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彩电企业的投资。中国企业也在以墨西哥为制造基地,希望藉此抓住美国市场。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数位企业界人士表示,中国、墨西哥和美国正在形成一条全新的彩电产业链条。彩电核心部件仍从中国进口,而作为核心制造基地的墨西哥配套的产业日趋成熟,最终产品则在行销美国同时兼顾中南美地区的市场。
奔赴墨西哥
于涛接受公司外派去墨西哥,已经有四年时间了。作为海信墨西哥彩电工厂的总经理,他常驻于邻近美国的墨西哥边境城市罗萨里托,这也是海信墨西哥工厂的所在地。
几年时间里,他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巨大变化。
海信这座工厂原来属于日本企业夏普。日本企业在彩电产业节节败退,海信于
2016
年接管了夏普的墨西哥工厂,并对工厂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
过去几年间,海信通过持续的投入,不断扩大在墨西哥的彩电产能。据于涛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海信完成收购后,这个年产量
60
万台彩电的工厂,提升至年产能
250
万台。截至
2021
年,该厂的年产量进一步提升至
850
万台,五年翻了约四倍。
中国彩电企业在墨西哥设厂,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
TCL
比海信更早深入墨西哥。随着一些日本彩电品牌衰退,
2014
年
TCL
收购了日本企业三洋的墨西哥工厂。
这两家中国彩电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日本企业的工厂,在墨西哥建立了各自的北美生产基地,并以该基地为依托,辐射整个美洲市场。
零关税是墨西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大优势。根据“美墨加自由贸易协议”,墨西哥彩电出口到美国是
0
关税,而中国出口美国的彩电需征收
11.4%
关税。
墨西哥中部的蒙特雷市也是近年中国家电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位于蒙特雷的北美华富山工业园的董事长胡海
7
月
6
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墨西哥的水电成本与中国差不多,人力成本比中国便宜一点。墨西哥普通工人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月薪
300
美元左右,加上社保,约
400
美元,但是中国工人的效率更高。
“人力、水电成本不是最重要原因,中国家电企业到墨西哥建厂的背后,主要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胡海说,原来制造业是全球化要素最优组合,现在区域化,新增制造向北美、欧盟、东盟集中。美国市场希望产品缩短供应链,在疫情这几年越来越显著,已经不可逆转。
海信出口美国市场的彩电,基本上都是从墨西哥工厂输出。彩电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则主要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也带动产业链上配套企业落地墨西哥。海信加大当地化的投入和拓展,引入了注塑、钣金、膜片和包材等原材料的当地化生产,其彩电产品主要部件的当地化率已经达到
20%
以上。
对于那些墨西哥无法生产的部件,海信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COSCO
)合作,在
2017
年开通了从青岛到恩森那达港的航线,
14
天就可从青岛到达墨西哥,大幅度缩短供应链周期,比原来经美国长滩港的线路节约了
7~10
天。而且,现在
COSCO
的航线一周一班,响应更快。
海关数据显示,
2022
年
1-5
月,中国向墨西哥出口的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的金额同比下降
35.7%
。业内估计,这可能是因为今年面板价格持续下降和美国彩电市场不达预期,各彩电品牌厂减少对面板的采购量。
中国这几年制造成本也在增加,人工、土地、水电、租金、税费的增加抵消了原来的成本优势,且疫情令远洋物流成本提高。胡海认为,在美国市场与中国品牌竞争的日韩国品牌,已实现生产本地化。中国大型家电产品通过远洋运输出口美国,越来越不可持续。
墨西哥替代了中国
“墨西哥彩电产能主要为满足北美,尤其是美国市场为主。”
Omdia
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援引
ITC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说,
2019
年
1
月,中国出口彩电占美国进口彩电市场份额超
60%
,墨西哥出口彩电约占美国进口彩电市场份额
30%
;而到
2022
年
2
月,墨西哥出口彩电占美国进口彩电市场份额提升至
60%
,中国出口彩电占美国进口彩电市场份额降至
20%
以内。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向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五年,受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出口彩电数量在美国进口彩电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
2018
年
55%
,
2019
年
42%
,
2020
年
31%
,
2021
年
20%
,今年
1-4
月累计
19%
;墨西哥、越南、泰国出口彩电金额在美国进口彩电市场的份额则稳中有升,去年分别为
76%
、
5%
、
2%
,今年
1-4
月分别为
76%
、
7%
、
4%
,而中国出口美国彩电金额的相应份额从
12%
降至
10%
。
“过去
2-3
年,墨西哥彩电产能布局增长迅速,最主要是一线的品牌厂商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引起较高的进口关税,以及疫情导致美国市场需求暴增这两大主因。”张兵认为。
过去两三年,不只海信,
TCL
在墨西哥扩大了彩电产能,中国面板大厂京东方(
BOE
)
2021
年也在墨西哥设立了彩电加工厂,以增加面板“出海口”,它在墨西哥有
4
条生产线。此外,冠捷、富士康等也有在墨西哥设立了彩电代工厂。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视听分会秘书长陆勇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说,
2021
年
TCL
向美国市场供应彩电近
690
万台,
2020
年是
730
万台(当年疫情发生后,政府消费刺激政策放大了需求)。
TCL
有几个生产来源,一是惠州基地,美国加征关税后,基本无法向美国市场出货;二是墨西哥基地,
TCL
有
MASA
、
MOKA
两个工厂,年产量接近
180
万台;三是越南基地,年产量超
350
万台;四是印度基地,去年投产,可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
TCL
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TCL
墨西哥工厂的彩电产品主要为
32-65
英寸,面板从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地区采购,主要供应北美市场。
TCL
墨西哥彩电工厂最早主要生产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以降低国际物流费用,而近年随着美国关税提升及航运成本飙升,当地生产的电视已覆盖全尺寸。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和液晶电视面板生产国,随着国内彩电市场收缩,拓展海外市场是必由之路。美国彩电市场庞大,不宜放弃。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
2020
年彩电市场进口量
5490
万台,
2021
年
4920
万台,
2022
年
1-4
月
1048
万台。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曾表示,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将从输出产品向输出工业能力转变。
“就近供应,是未来方向。”陆勇表示。
中韩企业的赛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在
TCL
、海信之前,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更早布局了墨西哥彩电产能。
随着一些日本品牌的衰退,三洋、夏普的墨西哥彩电工厂先后转让给
TCL
、海信,而索尼在美国销售的彩电则主要交给富士康的墨西哥工厂代工。
目前,韩国三星在墨西哥拥有其全球最大的彩电工厂,一年产量
1500
万台,覆盖整个美洲市场,它在当地供应链更深,许多供应商从韩国带过去的。
今天的美国市场,主要竞争者是中国和韩国的彩电企业。而韩国三星、
LG
仍在北美彩电市场居于龙头地位,中国的企业则紧紧跟随。
今年
5
月的
2021
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TCL
方面透露其
TCL
智屏(彩电)销量
2021
年在美国排第二,在加拿大排第三,在墨西哥排第四,在巴西、阿根廷也排第四。
墨西哥本土有能力成为完全自循环的产业生态吗?
于涛认为“很难”,因为墨西哥没有中国那样完整的工业体系,小部件基本都从中国进口,中国在供应链、制造方面仍然有优势。
谈及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发展的挑战和困难,于涛认为,企业一是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法律,二是与当地员工进行文化融合,这一般需要一两年时间。企业融合了当地文化后,才能开始高速发展。
据于涛透露,海信目前正在蒙特雷建设其在墨西哥的白色家电工业园,覆盖冰箱、洗衣机、厨电等,预计今年投产。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贸易壁垒、叠加疫情影响,正使全球产业向本地市场附近收缩。原来考虑在成本低的地方生产,现在考虑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生产。墨西哥成为继中国之后,面向美国市场的重要家电生产基地。中国家电企业坚持全球化,一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二是跟着市场走,供应链全球布局眼光要放长远。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