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谁在制造稀土枯竭论?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万祥军:纯粹是炒作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中国稀土资源枯竭论并不是新鲜话题,早在十年前就被人提及,当时,我国南方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很快会被采完的传言喧器直上。”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时至今日,有关我国稀土资源面临“资源枯竭”、“稀土给中国带来的不是利益”、“中国应立即禁止稀土出口”等消息和评论,又时不时的在媒体上出现。

万祥军说:“许多人在“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最终会枯竭”的正确前提下简单的轻信了一些稀土在近、中期将在达到峰值而后走向枯竭的结论。这种悲观的认识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流传,从而容易接受稀土行情将有更大变化的宣传。”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前几天,国内一家媒体发表的题为《中国重稀土15年后或枯竭未来要进口》的文章称,目前,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仍然来自中国。据统计,中国稀土储量仅剩2700万吨,在世界总储量中占比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30%。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极可能需要进口。

文中信息显示,我国稀土仅能维持15至20年的观点,给人一种想当然的感觉。且文中引用的数据源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权威性,也令人置疑。基于国外对我国稀土储量数据引用不准确,而我国一些文献采取国外数据引自美、英、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数据采用国内统计的办法来加以引用,必然造成以讹传讹。

10年前,我国稀土储备量、生产量增长的势头是被人为的因素压低了。我国稀土枯竭的预测者必须明白,他们所赖以作推测的产量数据至少是被人为压低了的数据。其历史部分已经“失真”,能以此为依据用趋势外推这一传统思路“真实地”预测未来吗?

万祥军指出:换个角度看,所谓我国稀土枯竭说纯粹是炒作,没有炒作我国稀土短缺和枯竭,怎么几乎突然之间大叫稀土短缺、枯竭了?对这种重大转折稍微细想,不难得出比较理性和清醒的判断,其中必有缘故,聪明的人不要被现在流行的一些浮躁或误导论调牵着鼻子走。

现在资料说明,常规稀土资源还有将近一半没有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非常规的稀土资源,还有相当的数量。放眼全球,可以说稀土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我国外,澳大利亚、朝鲜、南非和埃及等国家都存在可以开发的大量稀土资源。

事实上,一些人不厌其烦地提出稀土枯竭论,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表现。假如我国稀土产业被“稀土资源枯竭论”绑架,那仍然会“危机四伏”,发展势必充满紧张而又前景黯淡,这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

万祥军强调,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梯队表现,根据2022年中国稀土行业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将中国稀土行业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包钢股份营业收入大于500亿元,位列中国稀土行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主要有厦门钨业、北方稀土和广晟有色;第三梯队主要有盛和资源和有研新材等企业。

中国稀土行业区域竞争格局,从我国稀土行业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上看,内蒙古代表性企业有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北京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科三环、有研新材和北矿科技等;江西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国稀土、金力永磁等;广东主要代表性企业有宜安科技、奔朗新材等。

据USGS数据,中国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包头白云鄂博地区,该地区稀土资源占中国稀土资源比重高达83%;其次为山东微山地区,改地区稀土资源占全国稀土资源比重的8%;其余地区,如四川凉山、南方七省区也有少量稀土资源分布。

中国稀土行业市场份额。2023年,我国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在12万吨,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在11.5万吨。其中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稀土开采分配总量最多,稀土矿与冶炼分离产品合计总量为15.43万吨,占比达到65.68%;其次是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总量为6.89万吨,占比为29.30%。

稀土行业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及产量对比。稀土产业的上市公司中,北方稀土拥有的白云鄂博矿稀土储量全球第一,2022年公司全年生产稀土功能材料6.74万吨。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稀土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中,可以看到磁稀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根据以上分析,行业现有竞争者较多,竞争情况指数较高,上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替代品威胁和潜在进入者威胁也较小,下游的议价能力相较于上游有一定的提升。

谁在制造稀土枯竭论?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万祥军:纯粹是炒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