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焚之城(Shahr-i Sokhta,亦称焚毁之城、焚城)是位于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扎布尔市至扎黑丹市公路约65公里处、赫尔曼德河畔的青铜时代考古遗址,始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占地约120公顷,与吉罗夫特文化密切相关
[1]
[3]
[4]
。该遗址地处伊朗高原贸易路线交汇处,现存遗迹包括居住区、手工业区、墓地和纪念性建筑区,鼎盛时期人口约6000人,最终因河道改道及气候变化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被遗弃
[1]
[2]
[4]
。
1967年意大利考古队发掘出深埋地下的文物,包括公元前2900年的人工眼球、实施开颅手术的颅骨、描绘连续动物图案的陶器(含世界最早动画雏形)及象牙镶嵌棋盘等
[2]
[3]
。遗址内发现50-100个陶窑和大量青金石加工遗迹,随葬品涵盖陶器、金属器及纺织品,干燥气候使有机质遗存保存完好
[3]
[4]
。2014年该遗址因展示伊朗东部首个复杂社会的形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
[4]
。
根据遗址规模和考古发现,被焚之城被认为是
伊朗
迄今为止最早的城市,与苏美尔文明属同一时期。该城市的历史名称无从考证,因曾两次毁于火灾得名被焚之城。
201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v),被焚之城(Shahr-I Sokhta)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hahri - Sokhta”意为“被焚之城”,位于穿越伊朗高原的青铜时代贸易路线的交汇处。泥砖城市遗迹代表了伊朗东部第一个复杂社会的出现。它始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在公元前1800年之前有四个主要时期居住,在此期间城市中发展了几个特殊的区域:分为住宅、墓地和生产三个区域。最终由于河道改道和气候变化导致这座城市在第二个千年的早期被遗弃。这里的建筑、墓地和大量出土的重要文物,以及由于干燥的沙漠气候而呈保存完好的状态,使这个遗址成为了解公元前3000年的复杂社会和它们之间联系的丰富信息来源。
[1]
被焚之城于公元前3200年建立,目前仅遗留了土坯古城和大量的考古发现,代表着伊朗东部复杂社会群体的出现。被焚之城占地120公顷,分为住宅、工业和墓地三个区。在公元前1800年这里人口众多,繁荣时期,居民达6000人左右。因气候变迁和人为原因,被焚之城周围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河流水源逐渐枯竭,公元前1600年被焚之城居民彻底迁离,最终使得城市被遗弃。被焚之城于1967年被意大利人发现并开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有人类第一个人造眼球和一个做过
开颅手术
的颅骨;部分精美陶器,其中一件陶器上绘制有5个不同图案的岩羊,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动画图案,转动陶器, 5个图案组成一只岩羊跳起吃树叶的完整动作;还出土了一个15子游戏盘、两枚玉石骰子、一把10公分长(精确到半毫米)的尺子以及大量用于引水的陶制管道和陶制器皿。
[1]
Shahr-I Sokhta
./whc.unesco.org/en/list/1456
[引用日期2020-08-31]
[2]
伊朗对美军基地发射导弹了!美国会轰炸伊朗这些目标吗?
.环球网.2020-01-08
[3]
讲座纪要:伊朗东部的青铜时代——被焚之城与赫尔曼德文明的形成
.北京大学主页.2024-06-08
[4]
沙赫里索克塔
.博雅地名网.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