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重感情的葡萄酒  ·  sql ...·  8 月前    · 
会开车的紫菜  ·  makefile - Make: how ...·  1 年前    · 
活泼的木耳  ·  ActiveMQ ...·  2 年前    · 
根据《常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常发改〔2024〕2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及有关规定,我们对各辖市区报来的建设2024年常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的文件及申报方案进行了评审。经研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原则同意建设常州市先进流体动力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40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详见附件)。 二、市工程研究中心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三、请你们督促各依托单位按照《常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抓紧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优化建设方案。涉及新建项目的,要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落实规划、土地、环保、安全、资金及行业准入等建设条件,对项目进行核准或备案,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要求。 四、请你们加强对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推进。着力提高研发和工程化试验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引导其健康发展,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建成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交建设总结报告,对于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储备库。 立足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大需求,围绕高端流体动力元件极限工况故障率高等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着力解决我国高端流体动力元件及其核心装备的工程技术难题,不断完善设计、加工、制造、控制、调试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提升我国流体动力元件及其核心装备的整体研究水平,为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平台建设总投资 2000 万元,建设期: 2024-2026 年。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 场地新建或改造; 2. 研发设备购置; 3. 人才引进; 4. 技术研发。 围绕铸造行业的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针对铸造行业存在的问题:工艺水平低,铸件质量差;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人才短缺等技术的迫切需求,我公司通过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对铸造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环保型铸造原辅材料试验;构建共性技术和高技术传输平台;能源与环保;人才培养等六大研发平台,开展铸造新材料、模拟仿真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运用新型环保树脂材料以及现代化信息三维的设计、 MAGMA 凝固模拟软件虚拟试验与调试可以预测和优化铸造过程,解决铸造过程中的环境与仿真技术。平台建设新增总投资 10385 万元,建设期 2020 10 -2022 12 月,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研发设施与信息化系统 : 投资购置先进的精密铸造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铸造过程,建设高标准实验室,打造 - 流的研发环境。 技术创新 : 深入研究精密铸造技术,开发新型铸造材料,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人才培养 : 设立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精密铸造人才。 围绕新能源产业激光焊接等问题,针对激光焊接技术的迫切需求,建设常州市高精度激光焊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激光焊接技术方面等研究,开发电池转接片焊接机、 4680 圆柱电池 200PPM 全自动装配线等新能源生产装备,平台建设新增总投资 5000 万元,建设期 2024.01-2026.12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改建 3000 平方米用于建设中心中试研发基地,采购光纤激光器、激光切管机、激光切割机、 CNC 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作为中心中试基地研发设备,引进博士学历人才 1 名,硕士学历、中级职称人才 5 名以上,培养激光焊接装备研发技术骨干 60 名及以上,完成圆柱电池负极穿透焊焊接机、五合一焊焊接机等全新焊接设备的产业化。 围绕房车产业发展中的房车零配件国产化程度低、制造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了关键配件的轻量化、安全性、模块化和可维修性技术的迫切需求,建设房车零配件研发平台,开展房车无框窗、车载冰箱、座椅、车载马桶方面等研究,突破车窗高密封性轻量化技术、冰箱大容量高性能高环保技术、马桶除臭节能冲水技术、座椅模块化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新增总投资 2000 万元,建设期 2024--2026 年,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在原场地基础上,改造研发办公场地和中试基地,新增研究中心场地面积 1480 平方米,实现研发试验场地总面积达到 3000 平方米;新增投入 595 万元,购置 37 台套仪器设备;引进领军人才 1-2 名、新增培养工程型开发人才 3 人、专业技术人才 10 人;研发满足房车用的多种类、高性能零配件产品,要求研发的产品在种类、规格、功能、质量、价格、适配度等方面,比国外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吸引力。 围绕微特控制电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客户对电机的要求不断提高等问题,针对微特电机技术的迫切需求,建设常州市微特控制电机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平台,开展低噪音及振动、高速空心杯电机的研发;高效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研发;低速大转矩、超长径比直驱滚筒电机研发;总线型低压伺服驱动器;总线编码器技术;集成化伺服驱动一体电机开发等方面研究,突破关节电机高效运行控制、总线型低压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开发轻量化、低振动、高功率密度的一体化关节电机、低速大转矩、高裂比电机等装备,平台建设新增投入 2251 万元,建设期 2024 1 1 -2025 12 31 日,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完成新增 800 平方米的研发、中试场地建设,使得中心面积增加至 3800 平方米;投入 1745 万元用于 RHOS2.0 邻苯 4 项测试仪、 EMC 传导测试、 EMC 辐射测试、三综合环境振动试验系统、消音室等设备的采购;建设期内新申请 1 项发明专利和 20 项实用新型专利;计划引进硕博士人才 5 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6 次及以上。 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中的上游产能释放率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下游却严重依赖于进口,受制于人等问题,针对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高端应用突破和低端应用上规模的迫切需求,建设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平台,聚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薄弱和共性环节,开展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动车组碳纤维牵引拉杆、高热力学性能本征阻燃热固性苯并 嗪树脂、高密度聚乙烯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储氢瓶系统等技术研究,引领实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向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跨越发展。中心建设新增总投资 1500 万元,建设期 2024 3 月至 2026 2 月,拟引进培养高层次的研发及管理人员 8-10 人,建立 40 人以上的研发团队;研发 4-6 项新技术新产品,申请专利 15 项以上;服务行业相关企业 6-8 家;开展产学研用 3-5 项;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围绕甾体药物制造产业发展中的合成步骤多、反应复杂、产生三废多等问题,建设常州市甾体药物合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利用生物转化、酶转化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甾体药物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突破甾体药物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平台新增总投资 3400 万元,建设期: 2024 1 月至 2026 12 月,改造建立合成生物实验室及中试设施,引进研发人才 20 名,其中硕士 10 名,博士 2 名,开展发酵或酶法制备去氧孕烯项目、发酵或酶法制备庚酸睾酮项目、生物法引入羟基制备 25- 羟基 -VD3 项目、生物法引入羟基制备 11α- 羟基坎利酮项目、 2 步酶法制备去氢表雄酮项目等研发及成果产业化。 围绕《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区实施意见》,聚焦 两特三新一智能 主导产业,针对国内大丝束产业亟需在大丝束碳纤维原丝规模化制备、原丝高效预氧化、生产关键核心零部件、原辅料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的迫切需求,建设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研发平台,开展大丝束碳纤维原丝规模化制备技术、原丝油剂开发、喷丝板技术开发等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规模化高效制备技术体系,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关键产业技术空白。平台建设新增总投资 800 万元,建设期 2024--2025 年,改造研发场地、中试车间 6500 平方米,新增研发设备 9 台套,建设期完成后计划形成不少于 100 人的工程化研究团队,其中固定人员 80 人,流动人员 20 人。 围绕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储能一体机柜防火散热、一体化控制等关键问题,针对储能作为清洁能源主力的迫切需求,建设常州市储能一体机柜工程研究中心平台,探索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条件下,通过网-源-荷-储动态控制管理技术,保证供电的高可靠性和高电能质量,实现能源的自组织、自平衡、自优化。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满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新增总投资 4000 万元,建设期 2024 1 —2025 12 月,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 )储能一体机柜面漆的研发;( 2 )储能一体机柜过滤系统的研发;( 3 )储能一体机柜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发。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备05003616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