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重複做著相同的事,卻期待有一天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我們全都蠢得不得了。
人們日復一日,不知不覺重複著相同的模式。我們總是一再重返原本拚命想改掉的習慣;我們總是去做一些會阻礙自己邁向人生目標的事情。我們卡住了,就像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的主角一樣,被困在不斷重複的日子裡。
會變成這樣,是有原因的。
有時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因為改變確實不容易,加上人們普遍缺乏有關「改變」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知識,誤以為改變是由意志力所驅動,單靠意志力就能夠促成改變。
有時我們會選擇重複相同的模式,期待好結果自然降臨。你可能已經意識到目前的情況需要改變(例如一段不快樂的感情,或者一份耗盡所有精力的工作),但並未採取任何行動,而是告訴自己:「唉,我都已經投入這麼多,現在考慮放棄已經太遲了。誰知道呢?說不定有一天,情況會突然好轉。」
有時我們不相信改變是可能的,甚至連試都不願意去試。我認識許多人即使清楚自己確實需要改變(例如不該在朋友需要幫助時,一把將他推開),但依舊堅持「我就是這樣,而且我永遠都會是這樣」。
圖片來源:
Pexels
請容我插播一則新聞快報:沒有人是永遠不變的。終其一生,我們的大腦會不斷適應和重塑。雖然適應速度確實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慢(你我都無法像小時候那樣快速學會新事物,這很正常),但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即使大腦逐漸失去年輕時的活力,依舊能夠透過重塑來充分運用其資源。飲食、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都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年輕、更健康、更靈活。老狗確實能夠學會新把戲。無論你是誰,都具備改變自我的能力……只要你願意。
人類超過四成的行為都發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我們經常處於「自動駕駛」狀態,時常在生活中面臨夢遊般的風險。往往要等到好朋友、前輩或心理醫師問你:「嗯,之前也發生過這種情況嗎?」才突然驚覺:「對!這已經變成我的固定行為模式了。」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如果沒有,我現在就要成為對你提問的那個人,讓我們從下列問題開始吧!
✔
你每年都會設定新年計畫,一開始充滿熱情,過了幾週後卻發現,自己又重回原有的習慣?
✔
你想去健身房(而且確實有足夠時間去),但癱在沙發上的感覺實在太棒了!大腦中有個聲音告訴你:「我才不想去。」但又冒出另一個聲音指責你:「你到底有什麼問題?你根本就是個懶惰的失敗者!」就這樣幾天過去,你開始懷疑自己可能永遠無法改變?
✔
你是否曾注意到,即使重要任務的截止日期已經迫在眉睫,自己卻依舊不斷拖延?即使你真心想做好,而且非常在乎這份工作,但就是遲遲無法開始行動?
✔
你是否總和那些不想定下來的人交往,即使他們一開始就告訴你,他們現在不想要發展長期關係,你卻還是渴望獲取他們的注意力?
✔
好不容易,你終於迎來一次生命中的重大突破(例如獲得加薪或升職),可是你卻無法享受它帶來的歡愉,反而開始做一些注定會出錯的事,破壞你現有的成功,給將來的自己找麻煩。
✔
你是否覺得這種「人生卡住了」的感覺,已經成為生活中難以擺脫的一部分?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缺乏動力與精力去運動,註定會一再做錯決定或與伴侶爭吵不休?
✔
你是否曾暗暗自責,看著別人做出決定後都能像箭矢般毫不遲疑衝向目標,自己卻像小河流般慢慢蜿蜒流淌,甚至像漩渦般不停兜著圈子,隨時可能被捲入萬丈深淵?
如果你對以上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請別擔心,你完全正常。人們本來就經常在兜圈子,即使當我們渴望改變時依舊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說:「不用管它,既然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人為什麼會卡住,所以用不著特地花力氣去加以改變。」
不!絕對不行!知識就是力量,但唯有行動才能使你強大。本書不只要告訴你「陷入困境的原因」,還要告訴你「擺脫困境的方法」。這是一本關於改變的書,幫助你改變自己的生活、人際關係,甚至也可以用來改變這個世界。
和所有與心理學相關的議題一樣,這本書並非速成指南。想要在生命中做出有意義的改變,向來是一段極為漫長的過程。我將為你提供一份掌控人生方向的路線圖,至於將這些概念在每日生活中付諸實踐,就是你的責任了。
在這本書的各個章節中,將介紹多數人在生活中常會重複卡住的領域,告訴你這樣的情況為何會一再發生,然後幫助你採取行動來遏止這些壞習慣。
所以,向不斷重複的日子道別吧!然後毅然轉身,全力擁抱你所選擇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