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略說: 爨字多見於簡帛,爨音寸,炊也,屬一會意字,意義是設灶煮食。後亦指煮食用的爐灶。
詳解: 《說文》爨字下有很傳神的說明:「 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門口,廾推林內火…」徐灝注:「…象甑,从𦥑持之;冂象竈口﹐从廾推林納火;林,薪也。此象形、指事、會意三者兼之。」
爨字本指「 」這一行動,但後亦可用以指烹煮的爐灶,所以段玉裁解釋說:「《特牲(禮〉》、《少牢禮》注皆曰爨,竈也,此因爨必於竈,故謂爨為竈。」查《儀禮﹒士昏禮》中即有「大羹湆在爨」一語,即是說有一上好的湯餚在鍋裏煮着。
爨字未見於甲骨或金文,但於秦漢間的簡帛中多見。爨字今日已罕有使用,但香港的粵方言直到今天仍有「開火爨」一語,指置灶煮食。
爨亦古星名,即今之水星。《廣雅‧釋天》:「辰星謂之爨星。」
爨字又可作姓氏及地名。
如又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有名碑「爨龍顏碑」,全名南朝「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
又如「西爨」,乃中國雲南的古地名和古族名,又今日北京市西郊即有「爨底下村」。
391 字

相關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