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是一种传统
说唱艺术
,属于
中国曲艺
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
数来宝
”,也叫称“
顺口溜
”、“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
莲花落
”演变发展而成。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
艺术流派
,即:高派(
高凤山
)、王派(
王凤山
)、李派(
李润杰
)。
快板表演方式简单,有
单口
、对口、
群口
三种表演方式。唱词合辙押韵自由,一段唱词可以自由转韵,称为“花辙”。表演时
演员
用
竹板
或者击打节拍,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
快板书
艺术形成后,也开始着重创作并表演长篇书目。快板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受地域环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派生出诸多分支,如:
数来宝
、莲花落、
竹板书
、
说鼓子
、快板书、御板书、小快板、
天津快板
、
陕西快板
、兰州快板、
武安快板
、
四川金钱板
、
绍兴莲花落
等表演形式。
快板早年唤作“
数来宝
”,也叫称“
顺口溜
”、“流口辙”、“
练子嘴
”,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
莲花落
”演变发展成的。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旧时的民间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以便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增光添彩,“数来宝”的民间艺人当然也不例外。历史上,沿街乞讨的乞丐便把明太祖朱元璋奉为“数来宝”的祖师爷。云游客《
江湖丛谈
》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乞丐所述,朱洪武系
元朝
文宗时人,
安徽省
濠州
钟离县人。父
朱世珍
,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战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
朱元璋
,字国瑞,自幼异于常人。百姓们都说这个孩子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
洪武皇帝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王干娘度日讨生活,长大后,将朱元璋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王干娘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
时运
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肉,被马员外驱逐。王干娘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百姓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
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
太平鼓
”。上有小
铜铃
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
一省
,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1]
高凤山 专题
. 中国快板网 .2009-06-22
[引用日期2013-09-27]
[2]
王凤山 专题
.中国快板网.2009-06-22
[引用日期2013-09-27]
[3]
李润杰 专题
.中国快板网 .2009-06-18
[引用日期2013-09-22]
[4]
张志宽简介
.中国快板网
[引用日期2014-12-09]
[5]
天津快板 竹板一打说天下
.新浪网.2003-10-04
[引用日期2013-09-27]
[6]
武安快板
.果实网.2010-05-24
[引用日期2013-09-27]
[7]
对口快板表演技巧(1)
.中国快板网.2004-05-31
[引用日期2013-09-27]
[8]
对口快板表演技巧(2)
.中国快板网.2004-06-07
[引用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