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收藏
0 有用+1
0

孙君毅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无锡集邮研究会原会长
孙君毅(1903—1983),原名孙祖宏,江苏无锡人,毕业于 东吴大学法学院 ,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1930年起在沪、锡两地执业律师,长期担任 无锡集邮研究会 会长,并任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首届理事 [4]
1936年投身集邮研究,主编《邮友》《集邮通讯》等会刊逾30年,发表数百万字邮学文章。著有《清代邮戳志》《中国快信邮票志》《邮学词典》等专著,其中《清代邮戳志》获1987年加拿大国际邮展大银奖 [1] [3] 。提出“积聚、探究、成果”三A理论,倡导集邮学术化。曾通过邮戳考证论证台湾自古属中国领土,并以邮品揭露列强侵华史实。1981年婉拒日本出版著作提议,坚持国内出版。其主编的《邮友信箱》制定全国首个集邮守则 [1] ,翻译著作成为快信邮票研究奠基文献 [2] 。晚年邮品及文献被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 收录展示 [5]
中文名
孙君毅
别    名
孙祖宏
出生日期
1903年
代表作品
《邮学词典》 《中国快信邮票志》

目录

  1. 1 个人爱好
  2. 2 个人作品
  3. 3 出版图书
  4. 4 追忆孙君毅

个人爱好

播报
编辑
孙君毅先生的集 邮活动始于1936年,四五十年致力于邮学研究,长期 担任 无锡集邮研究会会长,主编会刊《邮友》、《集邮通讯》、《邮友信箱》,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邮学文章,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其主要著(译)作有:《邮学词典》、《中国快信邮票志》、《福州对剖票》、《清代邮戳志》等。所藏邮品也极其丰富,在清代邮票中,除红印花小一元、小四分外,均收集无遗,《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票”)且有专集,被誉为“万寿票专家”。
孙君毅先生早年参加集邮活动时,便对集邮的意义和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当时集邮为娱乐、储财之说,另有卓见。他在1947年所撰写的《集邮的真谛》一 文中说,集邮不仅是娱乐,不仅藉此益智,更不仅单为投资,实在是创造知识的一种综合科学。他特别推崇上海老集邮家陈湘涛先生的集邮“三A”说,即英文的Accu mulation(积聚)、Analysis(探究)和Achievement(成果)。他认为:“积聚”不但是集邮票,还要积累各种有关资料,积聚是为了研 究,研究应有成果,只攒邮票不作研究,在学术上没有成就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集邮家或邮学家。孙先生的这些观点,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集邮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服务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
渊博的知识、坚韧的毅力和严谨的作风,是孙君毅先生邮学研究中的“三大法宝”,并为广大集邮者所敬佩。他的《清代邮戳志》从1926年开始编撰,曾四易其稿,特别是在“ 十年浩劫 ”期间,邮集、资料被抄没殆尽,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对邮学研究的毅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重新收集资料,奋笔疾书,仅注解、考据文字 就写了十多万字,并亲笔描绘了1500多幅图稿。《清代邮戳志》的出版,受到国际集邮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被认为是中国邮学研究水平的一大飞跃。在1987年加拿大国际邮展上,《清代邮戳志》被评为大银奖,是迄今我国集邮家在同类世界邮展文献展品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孙君毅
    作品时间 1984-6
    《清代邮戳志》著名集邮家孙君毅著,本次你拍得的为全新品相。清朝邮政演变过程中,出现过若干种式样统一的邮戳,各种性质的指示戳记,还有多种多样的专访戳。这些都是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也是研究近代邮政史的辅助资料。

追忆孙君毅

播报
编辑
追忆孙君毅先生50年的集邮史,我们不能不为他的一片炽热的爱国之情所感动。1981年秋,日本著名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慕名来无锡拜访孙君毅先生时,曾 向他索求《清代邮戳志》手稿,希望此书能在日本出版,但孙君毅先生婉言谢绝了。事后他对我们说,手稿交日本出版,问世的时间可能会快些,稿酬也会丰厚些,但我是 一个中国人,我的研究成果应在中国出版。后来他毅然将手稿寄往 中国集邮出版社 ,为我国集邮事业和无锡集邮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