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稻花香里生根开花
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稻花香里生根开花
日期:2025-08-11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
字号:[
大
中
小
]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打破传统宣教模式的藩篱,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耕于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以稻田为巨幅画布,以文化为灵动笔墨,以融合发展的实践为颜料,精心绘制出一幅“见景、见物、更见精神”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探索出一条让共同体意识可触、可感、可参与、可共享的创新路径。
一、以“稻”为媒:让抽象理念化作可触可感的田园诗画
如何将抽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生活化?米东区给出了独具匠心的答案——让稻田说话,让景观传情,让中华民族的理念如溪流般在田园景观中自然流淌,无声浸润。
羊毛工镇和三道坝镇的良田里,黄、白、黑、咖等不同色彩的稻种,经过农技人员和设计者的精心规划与精准播种,当稻苗茁壮成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哪吒与敖丙携手并肩的壮丽画卷醒目而庄重。盛夏之际,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田间的图案随之律动,仿佛一幅流动的巨型画卷,向每一位驻足者深情诉说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故事。不仅如此,米东区还将稻田画与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史馆等串联起来,各族群众在这里既能卷起裤腿体验插秧的辛劳与乐趣,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也能在红色展馆中聆听历史回声,体悟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中,让“共同体”三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在休闲互动、情感共鸣中悄然浸润心田,生根发芽。
二、农文旅融合:让共同体意识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始终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团结聚力”的策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共同体意识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驱动区域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和“助推器”。
在围绕“生态好、产业好、品牌好、质量好、融合好、效益好”的“六好”农业发展思路下,三道坝镇精准定位“首府近郊休闲观光研学首选地”,持续发力提升乡村“颜值”与“内涵”,精心设计的“稻田插秧体验营”“稻穗创意绘画”“稻田音乐会”“丰收市集”等沉浸式农文旅活动轮番上演,让各族群众在深度参与中,不仅体验到劳作的汗水与快乐,更能直观感受到乡村的美丽蝶变与蓬勃生机。以震撼的稻田艺术画为核心吸引力,整合周边生态、文化资源形成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效带动了当地民宿、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相关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旅游服务、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甜头。
三、建机制、拓载体:让共同体意识深植沃土、枝繁叶茂
从一时热潮变为长久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障和多元载体的支撑。米东区各部门各单位协同用力,在内容载体上,紧扣时代脉搏,确保主题常新。从“脱贫攻坚共奋进”到“乡村振兴同发力”,再到歌颂新时代新成就等主题,画面内容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参与主体上,坚持共建共享,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发动农民画师、基层文化工作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当地各族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稻田画的创意构思和设计实施。无论是锄草施肥的老农,还是热情讲解的返乡青年,他们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接地气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在延伸效应上,强化活动牵引,深化实践养成。将壮美的稻田景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紧密结合,在稻香阵阵的田间地头与亲戚们共话家常、共庆丰收,在“稻田间的故事会”上,分享身边感人至深的团结互助的“小确幸”,在“共话乡村新变化”座谈会上,畅谈发展成就,憧憬美好未来。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累计依托稻田载体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超过120场次,覆盖各族群众逾5万人次。稻浪翻滚的田野,已然成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实践育人的广阔舞台。稻花香里说丰年,同心筑梦谱新篇。从驻足“看风景”到深入“悟精神”,从欣赏壮观的“文化符号”到感受强劲的“发展动能”。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让稻田里的团结画卷随着四季更迭而愈发动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年年岁岁的丰收喜悦中、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如同那深深扎根沃土的稻根,愈发牢固坚韧,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
邮政编码 100800
网站维护: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建议使用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