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情况
(一)单位机构设置、职责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坐落于龙乡圣地房山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医院成立于1982年3月15日,于2018年6月8日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编制床位800张,现有职工141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4人,硕士125人,高级职称108人,设有一个总院、四个分院、一个中医康复医院、一个红色流动医院和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医院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并重,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3个。其中脾胃病科、肺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结石病专病、糖尿病专病入选市级重点专科专病,脾胃病科经过层层遴选成功牵头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专科(专病)中西医结合胰腺炎专病联盟,医院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结石病防治研究中心”,拥有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机、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超高清腹腔镜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爱戴的医护队伍。名老中医鸿儒硕学、领衔担纲,中青年骨干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韩臣子,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许心如、巫君玉、申春悌、杜怀棠、刘大新、李曰庆、金明,首都国医名师王惠英、李乃卿,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邵素菊,基层名老中医袁涛、穆希权、韩丽霞建立了各级传承工作室及分站,薪火相传、服务患者。中青年医师不断锐意进取,现有市级中青年名医1人、”百千万人才”3人、“仲景国医传人”2人。
医院教学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荣获“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培三优教学团队”;承担北中医整班制课堂授课、见实习教学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收北京中医药大学“丹心计划”学生15名。
医院始终把公益放在首位。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危难时刻,医院责无旁贷承担了房山区中医防控指导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疫先进集体”;将“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春苗培育计划、区级专家工作室、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创新性的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基层中医药建设“房山模式”;创建“红色流动医院”党建品牌,十四年如一日坚持为边远山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同时,对口支援、协同发展新疆和田、湖北巴东、河北高碑店、内蒙古察右中旗等多家医院,并技术支持多家乡村卫生室,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在北京市各级政府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毗邻北京中医药大学主校区的新院区已开工建设,医院将抓住机遇,秉承“弘扬中医国粹,造福人类健康”的办院宗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向着“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二)人员构成情况
房山区中医医院单位事业编制500人,实际462人;聘用人员949人。
离退休人员265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265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1、
以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为抓手,持续推进 “1+6+X”学科发展战略,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积极支持脾胃病科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肺病科以尘肺一体化治疗为特色,打 造“肺间质纤维化”等多学科诊疗项目,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内分泌科依托中西医结合 MMC 慢病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基础,带 动全区慢病管理水平的提升;脑病科提升综合诊治水平,进一步 扩展病人收治的数量和质量,体现重点专科的区域影响力;支持 肾病科、心血管、康复科申报市级重点专科。
2、
全面推进医院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建设。医院总体规划 中医特色专病门诊 30 个(含各个分院),做到“六有” :有特色, 有疗效,有病人,有负责,有业绩,有考核。市级重点专病“结 石病”和“糖尿病”应该发挥引领作用。
3、
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及科研诚信体系建 设。医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及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 制度,加强全员培训和监督检查,一经发现行为不端,将严肃处 理相关个人和责任部门。鼓励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强 科研过程管理;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临床教师授课及带教能力;加 大对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
4、
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打造医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在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以大型医院巡查为契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导医、就诊、住院等服务流程;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 6S 管理走深走实。在全面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基础上,通过健康 宣教、慢病管理、治未病科等多种方式打造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22年收入预算82142.8
38983
万元,比2021年79826.06
0000
万元增加2316.7
78983
万元,增长2.9%。其中:财政拨款2908.2
38983
万元,比2021年2589.644334万元增加318.594649万元;统筹使用结余资金安排预算0万元,比2021年134.42
0000
万元减少134.42
0000
万元;其他资金0万元,比2021年0万元与2021年持平。
三、支出预算说明
(一)基本支出预算 81461.54
2383
万元,占总支出预算99.17 %,比2021年79326.60
0000
万元增加2134.94
2383
万元,增长2.69%。
(二)项目支出预算681.
296600
万元,比2021年365
.0
4
0000
万元增加316.
2
5
6600
万元,增长86.64%,
增加原因为:促进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经费95
.000000
万元;医改及卫生健康考核激励资金207.4
00000
万元;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中央转移支付)12.9
76600
万元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项目5.56
0000
万元
。单位预算项目主要为公立医院分类补偿机制改革经费等。
(三)上缴上级支出,与上年持平。
(四)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与上年持平。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上年持平。
四、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本单位2022年无“三公”经费财政拨款的预算。
五、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本单位为事业单位,不涉及此项情况说明。
六、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本单位2022年无政府采购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
七、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说明
本单位2022年无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
八、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说明
2022年,填报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5个,占全部预算项目5个的
100
%。填报绩效目标的项目支出预算
681.
296600
万元,占全部项目支出预算的
100
%。
九、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1.公立医院: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
2.事业编制: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3.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在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十、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本单位2022年不涉及此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