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1 18 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广东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广东六项污染物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全省和珠三角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再创新低。全省各城市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汕尾、湛江和茂名位列前三,广州、佛山和清远位列后三。省生态环境厅透露,计划 2019 7 1 日起,全省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珠三角空气各项指标同比全面改善

2018 年,在年初遭遇长时间中度污染天气的情况下,我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六项污染物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瑞凤介绍。

去年全省 PM2.5 PM10 NO2 O3-8h SO2 CO 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除了臭氧日最大 8 小时均值( O3-8h )指标外,其他全部实现同比下降。其中,深圳、汕头、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揭阳、云浮 11 个城市,环境空气所有污染物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AQI 达标率)为 88.9% ,较 2017 年下降 0.5 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AQI 达标率)为 85.4% ,较去年上升 0.9 个百分点。“污染物主要为 O3-8h, 占首要污染物比例的 59.6% 。”张瑞凤表示,去年全省全年出现重度污染 12 城次,重污染天数比率为千分之 1.5

总的看来,全省大气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连续四年达标,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比全面改善,全省和珠三角 PM2.5 年均浓度再创新低,深圳、惠州、湛江、汕尾市连续 4 PM2.5 年均浓度保持在 30 微克 / 立方米以下,广州市 PM2.5 年均浓度连续 2 年达标,佛山市 PM2.5 年均浓度首次实现达标,汕尾市 PM2.5 年均浓度( 23 微克 / 立方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 )第二阶段控制目标。

全省 PM2.5 年均浓度再创新低

与往年相比, 2018 年广东全省 PM2.5 年均浓度再创新低,其中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潮州、揭阳 6 2015 PM2.5 未达标城市, 2018 PM2.5 年均浓度为 35 微克 / 立方米,较 2015 年基数( 38 微克 / 立方米)下降 7.9%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 5.3% 的目标。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智广介绍,特别是 2018 年佛山市 PM2.5 年均浓度首次实现达标,至此广东经济总量最大的三个城市均实现 PM2.5 达标。

为何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能一再降低 PM2.5 年均浓度?李智广表示,主要是围绕“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业锅炉、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车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做工作。去年全省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 107433 家,关停 25716 家,整合搬迁 9360 家,升级改造 9055 家;同时积极推进电动公交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全省新增纯电动公交车 11451 辆,公交电动化率达 72.8% ,广州市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

不久前印发的《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 2022 年)》提出:到 2020 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AQI )达到 92.5% 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 33 微克 / 立方米以下。

对于韶关、东莞、肇庆、清远四个 PM2.5 指标尚未达标的市,李智广表示,将发展清洁能源、压减燃煤,推进燃煤锅炉和建筑陶瓷生产线清洁化改造;同时将针对印刷、家具制造、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进行 VOCs 治理;还将强化扬尘和露天焚烧管控,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力争四市早日实现 PM2.5 达标。

热点回答

01 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比例高达 59.6%

问: 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88.9% ,未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我省的 2018 年约束性指标任务,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主要原因是受臭氧浓度超标的影响, 2018 年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高达 59.6% ,直接影响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臭氧污染治理是国际难题之一,虽然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起步较早,但臭氧污染防治仍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首先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措施,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同时将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排放总量控制,并开展臭氧污染防控专项行动,探索开展广东省夏秋季节臭氧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措施,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此外,开展“光化网”建设,实现 VOCs 在线监测 21 地市全覆盖,并将监测区域由城市向农村扩展。

02 提前部署防范春节期间重污染天气

问: 2017 年、 2018 年春节期间,全省大部遭遇重污染天气,春节马上又临近,请问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如何更好应对?

答: 2017 年和 2018 年春节期间分别有 1 个和 3 个地市出现重污染天气,对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造成了一定影响。

比如针对 2017 年云浮市在春节期间发生重污染的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当年省级环保督察意见反馈,提前向地市政府发送提醒函,要求控制烟花爆竹燃放。 2018 年春节期间,云浮市提前部署落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100% ,成为全省唯一没有出现短时污染情况的内陆城市。

今年春节期间,将结合 2018 年对 17 个地市的省级环保督察,联合省直 7 部门向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发送“关于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开展对韶关、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重点城市的督导调研,要求各地借鉴云浮市烟花爆竹管控经验,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管控工作,今年各地市均高度重视,已经提前部署相关管控和宣传工作。

03 计划 2019 7 1 日起全省执行国六排放标准

问: 我省机动车国六标准具体什么时间实施?

答: 去年 8 月,《广东省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鉴于近年我省臭氧污染问题凸显,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越来越大,计划 2019 7 1 日起,广东省(不含深圳、广州)销售、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新车应当符合国六标准的排放控制要求。而广州计划从 2019 3 1 日起提前执行轻型汽车国六( b 阶段)排放标准,深圳则于 2018 11 月起已执行。

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对改善空气质量将有显著效果,轻型汽车国六 b 标准与国五标准相比,氮氧化物( NOX )排放将下降 42 %,颗粒物( PM )下降 3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蒸发排放限值下降 65% ,总碳氢化合物( THC )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NMHC )分别下降 50 %。

实录现场

1 18 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 2019 年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 2018 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 2019 年工作思路,解读《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以下为发布实录。

许金洲: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2019 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包括新闻发布工作,在各位记者的关心支持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向长期以来对广东生态环境工作关心、关注和支持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去年 12 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第六场的新闻发布会,向各位通报了广东省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情况。今天我们要通报的是 2018 年度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相关工作情况。

大家都知道, 2018 12 29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今天的发布会就是要向各位进行详细地解读,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智广,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瑞凤,我是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交流合作处处长许金洲,今天的发布会有三项内容,首先请张瑞凤副处长通报 2018 年度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 2019 年工作思路。

张瑞凤: 各位媒体朋友 , 上午好 ! 下面我介绍 2018 年的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 2019 年的工作思路。

一、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8 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六项污染物浓度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 88.9% (其中 PM2.5 达标率平均为 97.1% );珠三角达标天数比例为 85.4% ;粤东西北达标天数比例为 91.6% ;全省 PM10 PM2.5 年均浓度分别为 49 微克 / 立方米、 31 微克 / 立方米。

1 、六项污染物达标情况

2018 年,全省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六项污染物浓度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圳、汕头、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揭阳、云浮 11 个城市环境空气所有污染物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浓度为 10 微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下降 9.1% ;各城市 SO2 年均值范围为 7 15 微克 / 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浓度为 28 微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下降 3.4% ;各城市 NO2 年均值范围为 12 50 微克 / 立方米,除广州、佛山 2 个城市外,其余 19 个城市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平均浓度为 49 微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下降 3.9% ;各城市 PM10 年均值范围为 39 60 微克 / 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细颗粒物( PM2.5 )年平均浓度为 31 微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下降 2 微克 / 立方米( 6.1% );各城市 PM2.5 年均值范围为 23 39 微克 / 立方米,除韶关、东莞、肇庆、清远 4 市外,其余 17 个城市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臭氧日最大 8 小时均值( O3-8h )第 90 百分位数平均值为 154 微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上升 0.7% ;各城市 O3-8h 90 百分位数范围为 123 184 微克 / 立方米,除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潮州 7 市外,其余 14 个城市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一氧化碳( CO )第 95 百分位数平均值为 1.1 毫克 / 立方米,较去年下降 8.3% ;各城市 CO 95 百分位数范围为 0.9 1.4 毫克 / 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城市 2018 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 80.3% 98.9% 之间,平均为 88.9% ,首要污染物主要为 O3-8h (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 59.6% ),其中深圳、汕头、惠州、汕尾、东莞、湛江、潮州、揭阳 8 市占比较高。其次是 PM2.5 (占 21.5% )和 NO2 (占 10.6% )。全省各城市 SO2 CO 95 百分位数日均浓度达标率均为 100% NO2 日均浓度达标率在 94.0% 100% 之间, PM10 日均浓度达标率在 98.4% 100% 之间, PM2.5 日均浓度达标率在 90.9% 100% 之间,臭氧日最大 8 小时均值达标率在 83.8% 99.7% 之间。

全省各城市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汕尾、湛江和茂名位列前三,广州、佛山和清远位列后三。

3 、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完成情况。

细颗粒物( 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比例。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潮州、揭阳 6 2015 PM2.5 未达标城市 2018 PM2.5 年均浓度为 35 微克 / 立方米,较 2015 年基数( 38 微克 / 立方米)下降 7.9%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 5.3% 的目标。

二、 2019 年工作思路

2019 年是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聚焦臭氧和 PM2.5 协同控制,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继续推进散煤清零,基本完成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加快推进燃煤电厂整合提升,珠三角地区继续推进煤炭负增长。

二是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任务,推进印刷、家具制造、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实施低 VOCs 原辅材料改造,开展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 VOCs 治理。

三是抓好移动源污染治理。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打好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大力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珠三角地区公交电动化比例达到 80% ,粤东西北地区公交电动化比例达到 60% 以上。

许金洲: 下面进行第二项的议程,请李智广处长,向各位解读一下,《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

李智广: 2013 年我省印发《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2014 2017 年)》,五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2018 年,全省、珠三角地区 PM2.5 平均浓度比 2014 年分别下降 24.4% 23.8% ,珠三角 PM2.5 平均浓度连续四年达标。 但是,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积累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对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构成重大挑战。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8 4 月,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要求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并作为七大标志性战役之首。 2018 5 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需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18 6 27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 6 30 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明确“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在专题调研、分析论证、广泛听取专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方案》,并征求相关部门、地方及部分企业意见。

《实施方案》注重系统谋划,突出问题和任务导向,加强目标和任务的量化、落地和可操作性,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实施方案》任务措施总体思路是 “三个三”,即优化三大结构、推进三类污染治理、强化三个关键支撑。

优化三大结构,即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发展。

推进三类污染治理,即深入推进工业源、移动源以及面源的污染治理,推动 PM2.5 O3 协同治理,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削减。

强化三个关键支撑,即加快提升区域联防联控、科学决策支撑、全社会共建共治水平,汇集各方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

《实施方案》是在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等文件基础上编制的,目标任务与最新政策及广东省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规定进行了充分衔接,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污染物减排目标。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方面,到 2020 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AQI 达标率)达到 92.5% ,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 33 微克 / 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各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圳市力争 PM2.5 年均浓度降至 25 微克 / 立方米以下。

污染物减排目标方面,到 2020 年,全省二氧化硫( SO2 )、氮氧化物( NOX )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s )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 2015 年分别下降 5.4% 3% 18%

上述目标设定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所有地级以上市 2020 年全面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是实施有差别的 PM2.5 改善目标,即 2017 年未达标城市逐步改善至达标,已达标城市实现持续改善,深圳市力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限值。三是 2020 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的目标,与国家“十三五”要求一致。同时,完成《实施方案》各项重点工作,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许金洲: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聚焦大气环境质量以及《实施方案》进行提问。

南方日报: 我省 PM2.5 年均浓度再创新低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韶关、东莞、肇庆、清远等 PM2.5 指标尚未达标的 4 市,有何推进举措?

李智广: 2018 年,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坚持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有机结合,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全力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业锅炉、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车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有:一是大力压减燃煤。陆续关停瑞明电厂、汕特燃机、坪石发电厂、云浮电厂、广州发电厂 #0 #1 #2 机组、沙角 A 电厂 #1 机组、沙角 B 电厂 #2 机组等合计 136.5 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以及广州旺隆热电等集中供热机。 2018 年全省完成了 153 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41 35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2466 台生物质燃料锅炉核查整治。积极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二是综合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全省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 107189 家,已完成整治 55983 家,完成率为 52.23% 。在钢铁、石化、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施特别排放限值。三是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行业 VOCs 减排。组织专家技术团队指导重点地市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和 VOCs 减排,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治理 952 项,油气回收整治项目 206 个。四是积极推进电动公交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全省新增纯电动公交车 17456 辆,公交电动化率达到 81% ,广州市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开展清洁油品行动,提前供应符合广东蒸气压要求的国 VI 车用燃油,组织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率先探索推广全密闭散装物料运输车,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 6 100% ”。五是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定期开展空气质量会商分析,提醒、协调、指导地市及时启动污染天气应对,先后启动污染天气应对 11 次, 13 城市次启动 II 级应对工作, 47 城次启动 III 级应对工作。圆满完成 2018 年博鳌亚洲论坛会议、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针对韶关、东莞、肇庆、清远等 PM2.5 指标尚未达标的 4 市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压减燃煤,推进燃煤锅炉和建筑陶瓷生产线清洁化改造,优化整合沙角 ABC 电厂机组;建立 VOCs 总量控制指标审核制度,推进印刷、家具制造、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实施低 VOCs 原辅材料改造,开展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 VOCs 治理;全面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任务;打好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广公交电动化和新能源汽车,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组织开展柴油车执法专项行动,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政策,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和绿色港口建设;强化扬尘和露天焚烧管控,修订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应急减排措施和清单,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力争四市早日实现 PM2.5 达标。

广东广播电台 : 刚才在你通报当中我听到这样一个细节,到 2020 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全省 PM2.5 浓度控制在 33 微克 / 立方米以下,为什么唯独深圳要将降至 25 微克 / 立方米,为什么它的标准要高?

李智广: 深圳市空气质量总体比较好, PM2.5 年均浓度已经连续 4 年低于 30 微克 / 立方米, 2018 年达到 26 微克 / 立方米。在全省来讲,深圳大气污染防治在工业源和移动源方面所采取的治理措施走在前面,我们希望在达标的基础上,在迈向世界卫生组织( WHO )第二阶段控制目标方面能够更进一步,在我省乃至全国起到标兵作用。所以给深圳提了这样一个目标, PM2.5 年均浓度到 2020 年能够力争达到 25 微克 / 立方米。目前,我省有几个城市,特别像深圳是有能力的,在治污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方面的力度是很大的。汕尾市 PM2.5 年均浓度 2018 年已经达到了 23 微克 / 立方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 )第二阶段控制目标。

广东广播电台 : PM2.5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针对采取的措施又应该是什么?

张瑞凤: 这个问题很专业, PM2.5 向来都是国际环境组织非常关心的一项空气质量指标,它跟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国际、国内已经开展了很多针对性研究,生态环境部 2012 年,将 PM2.5 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并设定了 35 微克 / 立方米的二级限值标准。 PM2.5 的来源,一小部分来自于自然过程,比如火山喷发、海盐粒子、尘土颗粒等,但最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排放的 PM2.5 中,有一次源直接排放,也有二次污染生成的。直接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比如煤炭的燃烧、汽柴油的消费、生物质的燃烧、垃圾焚烧等,二次污染来源主要是一次排放的 SO2 NOX VOCs 等一次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

根据珠三角地区 PM2.5 源解析结果,二次转化源对 PM2.5 的贡献最高,约占 4 成,机动车源的贡献其次,约占 3 成,海洋源、扬尘源等贡献约占 2 成,此外,还有一成的其他未知源的贡献。因此我们控制 PM2.5 ,采取措施方面,控制一次排放污染物的同时还要控制二次污染物排放。重点要控制移动源污染、钢铁、陶瓷、玻璃、水泥、锅炉等煤炭消费行业废气排放。其次是控制涉 VOCs 二次转化源的排放管控,包括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涂装、家具、印刷等重点工业行业以及餐饮油烟、干洗等生活源。总的来说, PM2.5 控制是整个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的控制。全省 2018 PM2.5 再创新低,是全省经过多年科学、精准防控的结果。

羊城晚报: 2017 年、 2018 年春节期间,我省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了重污染天气,对全年的空气质量达标造成威胁,春节马上又临近,请问今年省厅如何更好的应对这个问题?

李智广: 很多公众都关注这个问题。每到春节或者节假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去年春节期间,我们省有一些地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的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PM2.5 PM10 超标非常严重,像梅州、韶关、清远等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 PM2.5 严重超标。另外,燃放烟花爆竹还牵涉安全问题,所以每年生态环境部、省有关部门都会提禁燃要求。去年 11 月份,我厅会同省直 7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对韶关、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重点城市督导调研,要求各地借鉴云浮市烟花爆竹管控经验,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管控工作。据了解,今年各地市均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已经提前周密部署相关管控和宣传工作,力保本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时,省各职能部门也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各地市特别是重点城市的督导力度,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广东广播电视台: 去年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 88.9% ,因为臭氧污染的原因,与国家下达的指标有一点距离,臭氧是什么造成的,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张瑞凤: 臭氧( O3 )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大气中 90% 以上的臭氧( O3 )存在于大气层上部,离地面有 10 50 千米,阻挡大量紫外线,这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但是,还有少部分的臭氧( O3 )聚集在近地面,从来源看, O3 不是出自污染物的直接排放,而是由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和氮氧化物( NOX )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 O3 浓度较高时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发肺功能改变,长期吸入还可能造成组织缺氧。低空臭氧( O3 )由于具有强氧化性,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已成为城市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是世界各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 2012 年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首次将 O3 纳入大气污染物基本项目。对比国内外 O3 的评价标准,整体而言,无论日均值评价标准还是年均值评价标准,我国现行标准评价体系与欧美现行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 )过渡目标一致或接近。

2018 年,臭氧对 AQI 达标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气象条件更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前段时间,我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召开 2018 年空气质量会商分析年会,气象数据显示, 2018 年全省降水日数偏少、小风日数偏多等气象条件均有利于臭氧的形成,所以去年臭氧比较高,造成完成 AQI 约束性指标有些困难。二是全国范围臭氧上升带来的背景值贡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 2018 年全国 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显示,臭氧浓度为 151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上升 1.3% 。从全国情况看,这是区域性的问题,不单单是广东单个省份的问题。三是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仍然比较大的原因。

为推进臭氧污染防治,国际和国内大气防治专家建议从 VOCs NOX 协同减排方面推进臭氧污染防治:一方面是强化 VOCs 污染防治。建立 VOCs 总量控制指标审核制度,推进印刷、家具制造、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实施低 VOCs 原辅材料改造,开展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 VOCs 治理。另外一方面加大 NOX 的减排力度。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和工业锅炉逐步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全面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任务。打好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广公交电动化和新能源汽车,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组织开展柴油车执法专项行动,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政策,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和绿色港口建设。

广州日报: 请介绍一下我省机动车国六标准具体实施时间和相关政策。

李智广: 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减排效益显著。轻型汽车国六 b 标准与国五标准相比,氮氧化物排放将( NOX )下降 42 %,颗粒物( PM )下降 3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蒸发排放限值下降 65% ,总碳氢化合物( THC )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NMHC )分别下降 50 %。鉴于近年我省臭氧污染问题凸显,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越来越大( 2018 年已达 59.6% ,同比增加 9.6 个百分点),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 2018 22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的通知(粤府 [2018]128 号)要求,我省拟从 2019 7 1 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 b 排放标准。

许金洲: 我们今天的发布会,通报了 2018 年全省空气质量状况,也对《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18-2020 年)》进行了解读,同时也回答了各位媒体朋友关注的一些问题。再过十几天,传统春节就要来临,祝愿各位媒体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