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4月13日,现代快报品牌活动“欢乐社区行”来到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南秀村社区。再过不久,就是世界读书日。由南秀村社区党委、现代快报联合承办的“我听院士爷爷说”活动,邀请92岁高龄的王德滋当主角,他是国内著名的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天的活动上,社区居民、几十名中小学生与老院 士互动热烈,收获满满。

互动 地球就像个桃子,桃核就是地核

“地球是椭圆形的还是圆形的?”“玉只有绿色的吗?”听说王德滋院士是研究地球岩石的专家,来到现场的中小学生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地球就像个桃子,桃核像是地核,桃肉像是地幔,桃子皮就像地壳了。在桃子皮之外还有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王德滋先是用巧妙的比喻介绍了地球的结构。现场的小朋友一下子来了兴趣。有人提问:“学地质都要去野外吗?”王德滋笑着回答说:“很多人对地质学有误解,以为就是要拿着锤子去敲敲打打,其实我们是要上天入地下海。”上到太空、下到地壳内部、广到海洋深处都有广泛的地质资源有待研究。

前段时间,南京溧水接连发生了几次有感地震,现场不少小朋友也关注到了。“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人抢答:“我知道,和地壳有关!”王德滋接过话茬:“我刚说地壳就像是桃子皮,但是桃子皮并不是完整的,中间有一些裂痕,这就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板块。”简单来说,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分享 我小时的偶像就是家乡的地质学家

有孩子问:“院士爷爷,您为何选择学地质呢?”王德滋把自己年少求学的经历向现场的青少年朋友娓娓道来。1927年,他出生在江苏泰兴。小时候,他就听说家乡出了个名人,叫丁文江,是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从那时起,王德滋就有了自己的理想:“要像丁文江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地质工作者。” 抗战胜利后,他报考了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学是我的第一志愿,要是考不上,我就再考一次。”后来,王德滋如愿考入地质系,后留校任教。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开展花岗岩研究。

寄语 多一点理想,多些对科学的热爱

“功课完毕,先生再见……”今年92岁高龄的王德滋老院士在现场还唱起了朗朗上口的放学歌。台下的小朋友坐着细心聆听。从事地质研究一辈子,王德滋依旧铭记着年少时的偶像丁文江的格言——“登山必到顶峰,移动必须步行”。他所力倡的实地探勘原则,影响了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王德滋一字一句地教导孩子们。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很多小朋友也把这句话记到了笔记本上。 “今天,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大多才十几岁,而我已经90多岁,已经感觉到后生可畏了。”王德滋表示,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他寄语青少年:多一点理想,多一些对科学的热爱,多一些对真理的追求,早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